开启辅助访问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风格

717C社区

楼主: 唐尸宋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 转贴(不想骑西藏的单车不是纯SB)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17:10 | 只看该作者
承影 发表于 2011-8-10 12:47
楼主,发个这贴子的原版链接噻

1、原贴子应该是发在biketo上的,我也没看完,你去biketo上用“马大瞎子”的ID搜一下应该有,Sorry;
2、作者本人给了我一个比较完整的PDF文件,我是按这个PDF文件来转贴的,与biketo上的也许有所不同;
3、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个所谓的“游记”并没有完全版本。作者本人出于某种原因,有些事情并没有写在游记里,大概。。。也许。。。可能。。。
4、晚上再贴,网速一直不给力,ADSL小水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1-8-10 20:55 | 只看该作者
唐尸宋吃 发表于 2011-8-10 17:10
1、原贴子应该是发在biketo上的,我也没看完,你去biketo上用“马大瞎子”的ID搜一下应该有,Sorry;
2、 ...

唉,又是biketo里的贴,那里面的贴子看起老火,慢得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21:57 | 只看该作者
承影 发表于 2011-8-10 20:55
唉,又是biketo里的贴,那里面的贴子看起老火,慢得很

蛋腚。。。。马上转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1-8-10 21:59 | 只看该作者
坐到等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2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唐尸宋吃 于 2011-8-10 22:49 编辑

声明一下,我不是作者,我只是辛勤的无私的乐于助人的Ctrl+c and Ctrl+v的棒棒。
再说哈,红色的字是我的,要是大家已经看过了就说一下,我也省点劲。


补充一点昨天没说的,这也是作者总结的个人经验:
关于“保暖内衣”
作者不建议穿我们平时冬天家穿的那种“保暖内衣”骑车,原因是出汗水后,普通保暖内衣的排汗功能很糟糕,换句话说,普通保暖内衣在设计时基本不考虑大量出汗的情况。骑上坡,特别是连续十几公里、几十公里的上坡过后,出汗量一般是相当惊人的。高原上风一吹,几分钟内汗水就成了冰水,贴在背上的感觉。。。。。冰爽,就是这么简单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D15   2010-10-1   八宿到然乌,97公里左右,过南线上恶名昭著的安久拉山,4500米左右。强劲无比的逆风刮了整天,下坡都需要拼命踩车,否则就...

高度及速度变化图:



安久拉山同样是很抓狂的,虽然其“个头”不算太 BT、虽然路况已经明显好转、虽然气候变化不大,但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路碑上各路车友的留言,你就会发现安久拉的“恶名”当之无愧。马熟薯认识一位车友,此人已经骑过三次南线了。在安久拉山顶的一块路碑上,偶然发现了他的涂鸦,可谓是字字泣血、声声含泪。该涂鸦言简意赅,只有四个字:又是逆风...

和往常一样,出门就开始上坡鸟。马熟薯在八宿那天晚上休息得相当好,一大早出门时在旅店对面的早餐店里吞了三碗米粥+两个鸡蛋+十个肉包子+两块“丝一般润滑”的德芙巧克力。吃得倍香、体力倍好...
刚出八宿,不经意的回头一看,居然满天霞光。鸡动之余赶紧掏相机...但这TM破相机胆大包天,再次以高反的名义罢工。马熟薯
内牛满面过后,相机才很不高兴的卡嚓一下,算是给了一点面子。



南线从成都到拉萨要经过十三座海拔过4000的山,安久拉只是十三分之一。但马熟薯认为,如果以逆风来论的话,安久拉应该算四分之一了。上山的时候,感觉就是老天爷手持一巨大无比的电吹风正对着骑行者,更 TM杯具的是,这电吹风还是坏的,吹出来的全是冷风!不到半小时就手脚发麻、双肩发冷,眼泪与鼻涕齐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驮包,取出抓绒衣披在身上。


沙化现象很严重的山体,个人感觉已经威胁到道路安全,神奇的是居然还有牦牛在上面吃草。一路骑过来,发现很多草场都出现了比较令人担忧的功能退化,个别草场上到处都能看到鼠洞





上安久拉山要经过一块红得发紫的 K3838路碑,据称凡男车友到此均停车拍照,以资纪念;而女车友路过,则无不掩面狂奔,上坡也能骑到时速30公里。去年今日,某BT之车友用红油漆将K3838改成了K8888,这种令人发指的BT行为一时传为佳话,引来无数车友效仿,在南线上兴起了一股改路碑和交通牌的热潮。因此,马熟薯要告诉各位盆友,南线的路碑是靠不住滴,你看到的是“下坡”标志牌,但实际上很可能是被车友改过滴!

路过K3838,马熟薯当然不想免俗,停车拍照一张



本来马熟薯也打算在K3838上留言,但实在是找不到地方下手。一路上山,还发现某情痴级车友每公里就在路碑上写:小敏,嫁给我吧。
感动啊,内牛满面的感动啊。。。。。。。。。骑TM一辆单车,跑TM这么远,累得半死不活之后还记得向女友求婚,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病?


“兄弟们加油,前面有妞”!有木有妞,马熟薯还真不知道。但我墙裂建议改为:“兄弟们加油,前面有下坡”!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安久拉的顶风...哎...只能...顶风骑行实在是一件惨绝人寰的杯具,尤其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用不了多久,鼻腔和肺部就会传来“很刺激”的感觉,跟 TM 被火烧了一样,这是无法避免的。不过,一根5块钱的魔术头巾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症状:用头巾
把嘴鼻全挡上,呼出的废气中的水份会滞留在头巾上并被再次吸入,你的鼻腔与肺部就会感觉好得多。
PS: 在高原上,保持体温和呼吸道湿润同样重要!表虐待你的肺!
安久拉的顶风完全是疯狂滴,BT滴、木有人性滴!比前几天的海子山更过份!上海子山时,马熟薯好歹也是数人编队、轮流领骑,但今天就只剩下马熟薯孤苦零仃...
本来马熟薯在上安久拉山的路上还给自己讲了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实在是太不HX鸟、太三叔鸟、太不戴表鸟!因此,俺只能把故事的结局告诉各位盆友,只有两个字:

加油!!!!!!!


安久拉山顶就是酱紫滴!山顶上有个很小的海子,不知道里面有木有鱼





上山的右侧有移动的基站,在大风的蹂躏下,信号也如这风一般飘忽不定...幸好今天马熟薯木有在山顶上练习跑步。


本来以为下山能够轻松一点,但 TM...TM那风简直灭绝人性!当天前前后后上山的车友大概有十来名,无一不指天骂地的诅咒。
一名从滇藏骑过来的衰锅在然乌湖边内牛满面地说自己的车车已经被吹翻鸟N次,一泡尿撒出去都得担心会不会反过来冲到脸上。
安久拉下山的前几公里不算陡,离然乌越近、坡度越大,开车骑车都要小心一点。
山顶的移动基站是太阳能供电,马熟薯觉得奇怪,风力资源如此丰富,为啥不用风能呢?
这个疑问在偶遇一位专门给电信提供电力设备的骑友后得到解答:我朝的风电技术并不过关,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无人维护的小型风电机更是如此。马熟薯就TM郁闷鸟:XX公司在上市前不信誓旦旦地说已经没问题了吗?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已经“填补国内空白”,它的自主知识产权呢?莫非都是写在纸上滴?

关于风力发电机的问题,这一路上遇到很多。用风电的基站ms 没看到过,要么有线供电、要么太阳能。有个兵站倒是安装了风电机,但马熟薯路过时发现其中有 50% 都停鸟,问之,大兵 GG一脸不爽地说:早TM坏鸟...

安久拉下山路过的然乌沟也是南线上的交通奇迹之一,绝对见证了川藏线的艰辛与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投入。可惜马熟薯放坡时
在坚决地、毫不蛋腚地与顶风斗争,不然会有更多PP。
下山路令人崩溃,风太大了,大到头盔透气孔与空气摩擦时发出的刺耳声如同防空警报、大到拐弯时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单车侧滑、大到只要稍稍站起身,巨大的风阻就能当刹车用,甚至出现很多次下坡还要拼命踩车的路段,这也是马熟薯在南线头一次没用刹车的下坡路。
不过途中的风景很好,毕竟离知名的旅游景点—然乌越来越近了。

传说中的“然乌走廊”





虽然风景不错,但马熟薯要提醒各位盆友,然乌沟的危险非常大,
其中最大的危险不是弯多坡陡,而是公路两边的悬崖。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能发现,路边的落石非常多,而且“个头”非常大!与南线上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落石绝对是“相扑选手级”的!如果不走运被落石砸到,别说是头盔钢盔,顶辆坦克在头上都木用!因此,伟大的武警交通部队在然乌沟修建了著名的“然乌走廊”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这种杯具的发生。



大名鼎鼎的“然乌走廊”长约两公里左右,钢混结构加圆木围栏加增强型防护钢网,估计是按照爆发核战争的规格修建的。就算这样,几年前还是发生了“走廊”顶端被巨石整个砸穿的可怕事件,幸好无人伤亡。
相片上很难全面了解“然乌走廊”的危险,马熟薯路过时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条路的来之不易与维修时的艰难与风险。不管朝哪个方向抬头一望,能看到的只有似乎随时可能掉下来的巨石,那种感觉确实非常不安全。

然乌是个人气很旺的旅游景点,原因之一是然乌湖和安目措湖,前者据说有着神仙一般的惊世风光,后者则是知名的帕隆藏布江的源头;原因之二是在离然乌镇35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个来古冰川,也是风景绝世。

不过马熟薯的运气不好,到然乌时正值国庆旅游旺季,然乌镇上吃住行的价格狂涨N倍。平时10块钱一晚的小旅馆现在执行40 元/人,还TM不讲价!条件之糟糕,简直令人发指。更离谱的是租车去来古冰川,价格每公里10元/人。卧了个槽,那TM还不如回家直接看冰箱冷冻室算求了!

然乌镇远眺,马熟薯所在地是去察隅的S201省道附近



察隅离然乌大概有160公里左右,正在全线修路,有一条很糟糕的施工便道暂时承担S201省道的职责,车多灰大。关于察隅这个小地
方,各位盆友wiki一把就能知道很多陈年往事,如果结合万能滴google地球、如果你能仔细看看,还能知道更多蛋疼的事。而据我朝现行的龟腚,外国人不得进入察隅!事实上,在去察隅的路边就立了一块很大的牌子,上用汉英藏三种文字严重声明:外国人不得进入察隅,违者TJJTDS!

能在这块牌子下打广告,旅馆老板算是个人才


据说然乌湖灰常漂亮,但马熟薯到此时,然乌湖水很浑浊,大概是季节不对。不过湖边有块湿地的风光很好,当然,如果中国电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四家超级大鳄能把它们立在湿地上的电线杆精简一下,风景会因此变得更好。
然乌是个因旅游而热闹的小地方,沿安目措湖兴建,除了旅馆就是饭馆(有个兵站,很小,但起床号声音很大)。平时物价都比较高,比如传说中的“然乌鱼”。在马熟薯看来与咱们这里的“桃花鲹”没区别,但饭店老板却坚持认为这种鱼是然乌湖特产,与青海湖鳇鱼同属MBA,开价100元/斤。当然,然乌湖是冷水湖,估计一条鱼要长到半斤也得费不少时间,应该有资格过重阳节了。
马熟薯无米也无心消费100元/斤的“然乌鱼”,如果这种鱼跟桃花鲹一样,那么这种消费其实就是浪费,太不低碳鸟!如果然乌鱼和青海湖的鳇鱼一样属于珍稀物种,那么这种消费简直就是竭泽而渔。当然,这只是马熟薯的个人意见,吃与不吃,自己看着办。

湖边的这片湿地非常漂亮,随便睡在哪儿都是享受







雪山还是躲在云雾中


通往察隅的S201省道正在全面翻修


据说去然乌湖观景最好的时间段是在春夏之交的四、五月份,那时候的湖水会呈现出灰常漂亮的绿色,倒映着雪山、草原、白云、牛羊...很田园很牧歌,除了在湖边放牧的“卓玛”与咱审美观念稍有出入,一切都很好很强大。
PS:上述仅仅是“据说”而已,马熟薯的心情在路上、在车轮飞转、在爬坡爬到半死不活、在上坡省油下坡省劲、在上坡如吃屎下坡如拉稀,至于沿途的风景,于我而言都是一般。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胸无脑、大鸟无...卧了个槽!又TM三叔鸟!总之,景由心生...
然乌镇上的旅馆条件都不是特别好,相对来说,在然乌镇外有两家条件比较好的旅馆,一家在然乌湖边,另一家在安目措旁边,其规模与档次明显高于镇上的几乎全部旅馆,喜欢凭栏赏湖的盆友可以考虑。

友情赠送然乌美景高清写真,PP还是由杨+童鞋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1-8-11 11:20 | 只看该作者
卧了一个槽,豪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22:31 | 只看该作者
声明一下,我不是作者,我只是辛勤的无私的乐于助人的Ctrl+c and Ctrl+v的棒棒。
再说哈,红色的字是我的,要是大家已经看过了就说一下,我也省点劲。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D16   2010-10-2   从然乌到波密,令人愉快的125公里,几乎在森林里骑车,起伏路,但整体是下坡,海拔下降大致1200米过后到波密县。
高度及速度变化图:



从然乌出发后,沿安目措湖往下,很好的起伏路面,两边的小树林很适合背包客扎营、发呆、淡定、XO...等等一切行为。风光很好,随便往哪儿都能看到雪山、草甸、牛羊、蓝天、白云,当然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安目措是帕隆藏布的源头,你会惊奇地发现,一条潺潺小溪就在你眼皮子底下不知不觉的汇成了汹涌帕隆藏布。这种变化几乎是察觉不到的,只在你不经意间,帕隆藏布就强悍起来,水流势不可挡。
这时的帕隆藏布还是深闺少女,很羞涩的样子,你完全不可能想像得到在数十公里过后帕隆藏布的凶悍。

很淡定很闺秀的帕隆藏布



道路还是实行交通管制,原因同怒江大拐弯一样:修路。但对单车来说,交通管制的利大于弊。不管修路者是武警还是藏民,对单车的态度是一样的:网开一面。所以当你骑过去时,麻烦对他们说声谢谢。

交通管制,多于两个轮子滴车车一律Stop



离开然乌不久,路面开始变得糟糕了,几十公里的搓衣板路再次光临臀下。这个...木办法哦。
到波密的路上会途经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冰川:米堆冰川。不过离公路比较远,天气也不好,几乎看不到,马熟薯在路边发呆半小时,就是想看看免费的冰川,结果是灰常失望。真TMD没天理啊,这年头上个X网要收费、衣果个聊要收费、上非低速路要收费、看看大自然也要收费...眼泪哗哗滴,跟帕隆藏布有一比了。

传说中滴米堆冰川„相片由„额,不解释,你懂的„



老川藏汽车兵们口中有一句话,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然乌到中坝”,所指就是离开然乌后这几十公里搓板路,的确是很让人头疼的几十公里。不过现在这段路的路基已经全部搞定,明年绝对就是全新油路了。
相对来说,这段搓板与怒江大拐弯、觉巴山相比要低调得多...搓得温柔、搓得朴实、搓得单纯,因此你大可不必在“护舒宝”与
“高洁丝”之间进行“艰难的选择”鸟。直接骑过去吧!
经过大约30公里搓板过后,路况焕然一新,心情也随之焕然一新。





进入波密境内后,环境变化会让你有一种进入江南水乡的感觉。
空气湿度开始变大,两旁的植被越来越茂盛,高达三、四十米的参天巨树随处可见,完全没有一丝西藏和高原的感觉。据《中国国家地理》介绍,波密县内有着举世少见的原始森林以及高到令人惊讶的单位木材蓄集量,甚至已经超过了美洲的亚玛逊丛林。
这段路面相当好,不过中途还是有好几个回头弯。走过路过之时千万不要因贪恋周围的美景而忘了安全问题

途经K3951路碑时几乎有高达100% 的涉水率,一条帕隆藏布的支流从高高的山上奔腾直下,毫无保留地亲吻着公路,留下一个长近百米、宽十数米、密布各种大小尺寸、各种形状鹅卵石的吻痕。虽然在东达山下已经湿了一次,但面对眼前的诱惑,还是没能控制住骑过去的欲望。

俺有些想不明白,我TM为啥老犯这种毛病?明明已经湿了一次、明明已经有了经验教训,但再次面对同样局面时,我还是选择冒险一试?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强迫症?
幸运的是这次马熟薯木有湿,虽然单车在鹅卵石路面上左右摇晃跟打摆子差不多,虽然车轮下湍急的水流溅湿了驮包...阿弥托佛、上帝保佑,果然还是信+宝,RP好!马熟薯居然平安无湿滴通过鸟!
不过,当天另一队车友打此路过时,大概是水流量突然增加,最后只能选择推过去。RP啊RP ...

915的车友们,为了不湿身,只能一脸淫笑滴推了„



这是上海老W,前面有过介绍,未昏且持家滴上海伪熟男,湿了



抵达波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扎木兵站。川藏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设有兵站,从这点也能看得出来这条线对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也能知道为了这条线,我朝砸掉了多少银子。但个人认为,与某某高铁数千亿的投资相比,砸在这条线上的钱还是太少了,看来,
“底子”的确不如面子重要...是把长城的基础打牢实点好,还是把长城贴满瓷砖好?


扎木兵站,南线最著名的兵站,在对阿三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起伏的公路两旁是参天大树,其中一些高达数十米,由此可见其森林覆盖率之高、木材蓄积量之大



一路过来,波密算是大地方了,至少看到了一块还算得上是广场的广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波密广场上那块巨大无比的LED显示屏
灰常亮!亮到完全可以当路灯了!
波密是林区,到处都能看到“预防山火”的宣传牌,不过马熟薯有点小纳闷:在湿度大到如此地步之处,就算浇上汽油都未必能烧起来哦。
随便找了家小旅馆,30元/人,之前这家旅馆的价格是25元/人。木办法,国庆期间...幸好这家旅馆的热水是烧锅炉供应的,水量大、水温高,好几天木澡可洗的马熟薯终于再次找到了很熟悉感觉:真TM爽死!
关于洗澡的问题:
一路上的旅馆住过不少,绝大多数旅馆都有洗澡水(道班的条件会差一些,一般是没办法洗澡的),但有洗澡水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洗澡。通常来说,小旅馆里都用电热水器,但电力供应实在是个大问题。所以。。。。
之前曾听说初上高原者最好不要洗太热的澡,其实没那么可怕,平时怎么洗,在藏区就怎么洗,只要别感冒就行了。
旅馆背后就是森林和雪山,可惜当天一直有雾,只能隐约看到一点雪山的影子。

马熟薯选择在9月中旬骑南线,除了假期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9月中旬以后,南线的雨季基本就结束了。也就是说,从理论上,9月中旬过后,南线上遇到大面积降雨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可惜理论与实际总是存在距离滴,马熟薯就不幸的落入这个该死的“距离”里了,从波密开始就基本没见过太阳,这种情况一直到八一镇。潮湿得连自行车架上都要长出蘑菇了...因此在给朋友发的短信中,马熟薯悲愤交加地泣道:谁TM说9月不是雨季,我TM就打110报警!我TM就揍谁!

木有召开听证会就擅自涨价的旅馆,马熟薯坚决反对、坚决抗议„蛋湿,你懂的,反对总是无效滴




今年藏区天气的确少见,波密那家旅馆的老板告诉我说她在此住了十来年,也难得在国庆节期间遇到下雨。因此,有出行安排的盆友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变化成为你的计划中的一部分,没有什么计划可以包罗万象、可以预计所有因素。如果你不想浪费一次来之不易的旅行,就得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绝对不要有侥幸心理。而在所有变化当中,气候变化是最无常的,不要以为头顶的风云X号卫星是无所不知的。
不过马熟薯心里非常郁闷: 2008年国庆节俺独骑西安,在秦岭遇连连暴雨,最惨的一天只骑了不到30公里、2009国庆节带儿子骑回内江,有一半时间在下雨、今年...算了,点背不能怪社会,命苦不能怨正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23:21 | 只看该作者
声明一下,我不是作者,我只是辛勤的无私的乐于助人的Ctrl+c and Ctrl+v的棒棒。
再说哈,红色的字是我的,要是大家已经看过了就说一下,我也省点劲。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D17 2010-10-3 波密到通麦,92公里,海拔下降700米,南线上海拔最低的一段路,也是最糟糕的路段之一。
高度及速度变化图:



波密到通麦虽然海拔在下降,但要经过南线两个臭名远扬的塌方区之一:通麦102塌方区。在雨季,102区遇到塌方的可能性远大于你中不了500W的可能性。也就是在今天,马熟薯的南线之行算是基本圆满。
据说骑行南线,想要圆满,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被狗追or被狗咬,马熟薯遇到的是前者;
2、被雨淋or被冰雹砸,马熟薯都赶上了;
3、逆风行,额…这个…老实说,没遇上顺风;
4、塌方,之前也遇到过小规模的塌方,但在通麦…
5、推车or搭车,一路上,马熟薯推车N次,但均为:一是被狗追,虽然马熟薯曾经有过平路上单车最高37公里/小时的成绩,但在高原上遇狗时真骑不了那么快啊!能有17公里/小时就得玩命了;二是涉水,有些水毁路根本没办法骑过去,推都得很小心,否则必湿无疑。但马熟薯墙裂B4在非紧急情况下搭车,你是来骑车滴!
6、车车坏了,比如爆胎、断条辐等等。这个还真没遇到,骑得很累时,也希望车车坏掉,然后就有理由休息或者搭车,至少能把带出来的工具用一下啊。但我的单车很不给面子,就TM不坏!
7、艳遇…看到♀骑友时我想过,但♀骑友看到我…
所以说,马熟薯这次南线之行实在算不得圆满,只能说基本圆满。

刚出波密之时,路况还挺不错,加之林区的空气非常好,骑行其中,感觉是很惬意的。稍微不爽的是那天离开波密时正在下小雨,举棋不定到十点才决定出发。 这个是单车出门旅行最让人头疼的事,天气变化不是能干涉的,而在所有旅行方式中,单车旅行对天气变化又是非常敏感的。遇到下雨就是件很纠结的事情,走也不对留也不对。比如马熟薯这种“汗族”,就非常讨厌穿着雨衣或者冲锋衣骑车,里头是汗外头是雨的滋味… OK,既然选择了出发,就只能享受变化带来的一切后果了。

在林区里骑行




这一带的空气湿度非常大!我估计扔条鱼出去都能直接在半空游泳了…就算不下雨,路面也是湿的,不管骑车还是开车都要小心一点。


路边野果,比高尔寺山上的更诱人,教训在前,再也不敢尝试一下其滋味了


过了K4077路碑后是长下坡,请绝对绝对绝对控制速度,路面湿滑且弯道较多,一旦发生意外,后果是很严重的!去年8月和今年8月,先后有两名车友在此冲出路面,直扑帕隆藏布…警察到此也只能表示无能为力,直接开具了死亡证明。所以,为了你自己、也为了你的家人和朋友,不要成为第三个!
烂路开始,先是一段长约一公里的施工便道(G318国道的此段路面已经毁于塌方,有红色警示绳围着),然后就是二十多公里的泥泞路面。



这二十来公里的路绝对奇烂无比!糟糕到你无法忍受,就算不下雨,单车通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下雨天?所以,千万小心!
地面的泥浆大概有十几公分厚,马熟薯木有X宝网上热卖的透视眼镜,看不透在泥浆下面的坑有多深,只能尽量慢速、尽量谨慎的骑车。前十公里路差不多就花了两小时还多,幸运的是一木有摔车,二木有过往的大货车。
X经验丰富滴马熟薯估计,在这样的道路上,如果车车失控,掉下去的概率大于99.99999%,掉下去后有两种可能:

1、挂了。这个木啥好说,要么被水冲走,直接喂鱼,要么被泥土、石块什么的…自己想吧;
2、就在你掉下悬崖时,一颗树把你挂住,然后你发现悬崖上居然有个洞!然后你发现洞里居然有一本传说中的武林秘笈,上书四个大字《葵花宝典》!然后你看到秘笈上写着:若练神功、必先自宫…然后你一咬牙就TM岳不群鸟、然后你苦练盖屎奇功、然后你又看到封底还有几个字:就算自宫,未必成功;不用自宫,也能成功…再然后你看到从洞的最深处走出一位独守空房、寂寞难耐、欲火中烧若干年的绝色霉驴,再然后该霉驴内牛满面地告诉你:…这本书是Q版…为神马不看清楚再XX啊…人家好湿望哦…
鉴于上述两种可能性各占50%,因此各位一定要小心经过!


轮子多的车车走这样的路其实更麻烦:




离通麦越近,路况也越糟糕。你可能会诅咒:这TM是啥JB路啊?我朝的四万个亿咋就不能稍微…但这种情况下,除非全部通过隧道,否则…人真的不能胜天啊。谁TM让你来这种地方骑车?中国的好地方那么多,去哪儿不好?
马熟薯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以河为界,左面的树林几乎全是针叶,右边的全是阔叶。这是为啥呢?有木有知道的朋友?


这就是大名鼎鼎滴102塌方区,看上去其实也木啥好怕的,只要你不抬头往上看、也别低头往下看。

其实看上去并不觉得有多危险





山体很破碎,如一枚被重锤砸过的核桃,经常掉石头下来,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木有单车爱好者在此中招


关于102塌方区:
位于川藏南线波密至通麦段,因位于南线上第102个道班而得名。最“著名”的两大塌方区之一,曾经“创造”了平均每三分钟塌方一次的可怕纪录。这段路可能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地质灾害频发路段,天天修天天塌。路塌了架桥、桥塌了铺路,周而复始没完没了。在人与自然角力的争斗中,川藏南线的武警交通部队与解放军川藏南线运输兵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02的路也就几百米,但这绝对是能让你心跳加快、肾上腺素急增的几百米。你会看到落石翻滚着从山上朝你扑来、也会看到悬崖下各种交通工具的残骸,当然,你也会看到武警交通部队24小时守候在此的工程车辆。一片泥泞中,不远处那台黄色的铲车也许能让你稍稍蛋腚一点。





通麦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镇,除了兵站的房子稍大点外,你几乎找不出第二幢象样的建筑。不过这地方的条件不错,旅店虽然小,但有水、有洗衣机、电视、宽带上网…凡你在家里能享受到的现代化设施,通麦的小旅馆里都有!



蛋湿!马熟薯必须要强调“蛋湿”,虽然通麦的小旅馆里啥都有,蛋湿TM居然木有电?!
卧了个槽!我TM太阳!我@#^$%#*&
一身泥浆的马熟薯在得知“木电”这一噩耗后当场内牛满面、当场迎风凌乱、当场痛不欲生…MB的,各种有啊!幸好店老板自备了柴油发电机,虽然只能供应两三个小时,但足以让马熟薯鸡动不已了。
兵站里停了N多军车,因前面塌方,军车只能等到次日通行,更别说其他车辆了。结果第二天早上,在旅馆里排队等待进食的自驾游客差点把旅馆的墙挤垮!马熟薯年老色衰…错鸟,应该是年老体衰,实在不是那帮娘子军的对手,只能含泪去街上的小店里买方便面泡压缩饼干当早餐了。
那天在通麦向大姐旅馆遇到的自驾霉驴真的很强悍,她们有组织有纪律,估计是撒切尔夫人与灭绝师太联袂带出来的徒弟,绝对的铁娘子军团!长发飘飘、所向无敌,波涛汹涌、士气如虹!绝对横扫所有学校的食堂、绝对笑傲全国各地的公交车站!在她们面前,神马奥特曼、神马蜘蛛侠、神马Superman,都是浮云。。。就算Navy Seals,也不过是周老虎,no,是纸老虎。凡这帮娘子军所到之厨,连蒜泥、葱花都TM木有剩下半根!几个回合下来,别说马熟薯这样的游兵散勇溃不成军,就连兵站里的大兵GG们都望风而逃鸟…不过话说,方便面泡压缩饼干的味道还是不错滴。
通麦兵站有一个与兵站本身完全不相符合的、巨大的停车场,估计是前面经常塌方的原因。军车编队进出、停靠也很有范,干净利落,各车之间横向、纵向的距离保持得跟阅兵式上的仪仗队一样,很V5。

汽车兵们对塌方已经习以为常了,马熟薯跟他们聊天时说起塌方的危险,他们连眼皮子都木抬一下:哦…木事。那样子就跟听说下水道里抓了只耗子那样平常。
只要在3到11月之间,你总能在川藏线上看到无数军车,这些军车多则上百、少则数十,浩浩荡荡的列队出发,是川藏线上最NB的交通工具。而驾驶这些军车的士兵,绝对是咱单车族最好的朋友!关于这个,马熟薯第二天就亲身感受到了。
通麦镇背靠易贡藏布,湿度很大,蚊虫非常多。不管你选择在哪家旅馆住下,晚上都不要开窗户,否则第二天你会发现昨天夜里与你同床共眠的是一群长着翅膀的…说得夸张一点,你会睡在尸体堆里。

015.jpg.jpeg (55 KB, 下载次数: 25)

015.jpg.jpeg

015.jpg.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1-8-12 08:11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这个帖子,一路看下来,欣喜若狂。感谢唐尸宋吃的辛苦转帖,感谢马熟薯艰辛的旅程经历兼优美文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1-8-12 11:34 | 只看该作者
只要没有烂路和下雨,绝对安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关注717C微信号

  • 随时享受骑行生活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717C社区 ( 渝ICP备12004793号  

GMT+8, 2024-7-1 00:58 , Processed in 0.451228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