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风格

717C社区

楼主: 唐尸宋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 转贴(不想骑西藏的单车不是纯SB)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23:13 | 只看该作者
声明一下,我不是作者,我只是辛勤的无私的乐于助人的Ctrl+c and Ctrl+v的棒棒。
再说哈,红色的字是我的,要是大家已经看过了就说一下,我也省点劲。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D12   2010-9-27   小六驿站到左贡,58公里,遇雨、雪、冰雹等,过南线第一座海拔破5000米的东达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南线上骂娘,万能的主,原谅马熟薯吧。俺非圣贤,孰能无蛋?
高度及速度变化图: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骑上川藏南线上第一座海拔过5000米的东达山。之前马熟薯通过网络等渠道就得知在东达山上全年大概也许只有30天左右“可能不下雪”,也就是说如果在过东达山时遇到冰雪天气,纯属正常情况。
但没想到的是出小六驿站三四公里时,俺就杯具的湿了。
那是一段最多不超过二十米的水毁路,山上的雪水象高压水枪那样,把路面冲出一个大坑,水最深的地方可能在四十厘米左右。马熟薯在前面说过,面对水毁路段,俺向来都是勇往直前,绝不推车而过。这天也不例外,马熟薯很蛋腚的B4了一眼这段水毁路,然后同样很蛋腚的骑车而过。
杯具就发生在马熟薯以为最危险的地方已经骑过之后,自行车前轮压在了一块很大的鹅卵石上,而TM这块鹅卵石居然敢发出惨叫!俺听到卡嚓一声,前轮往左一歪,整个自行车一下就没了方向感...我sun!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千钧一发不容际之时,马熟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气沉丹田神驰九天,在百万分之一秒内立刻判断出今天要湿了!是湿身?湿鸟?还是湿足?
关于湿与不湿的判断一向比较难于把握,湿不湿和师不师和尸不尸和屎不屎是不是同一个问题,马熟薯也无从得知。但 X经验丰富滴马熟薯知道,与湿身湿鸟相比,湿足显然是最容易滴!湿足具有成本低、干得快、浪费少等诸多优势。更何况作为一名熟男,马熟薯深知裆下最关键的问题是鸡不可湿!
只能选择性湿足了...这一湿,马熟薯立刻对水毁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马婶婶的远前卓识而自我感叹。
离开家之前,马婶婶建议我多带一双鞋,再带套烘鞋器。身为下属,马熟薯对马婶婶的安排一向是非常那个的,俺的驮包里就有一双备用鞋!一双关键时刻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 X星牌回力鞋!这双有着最SEX三围的鞋身材凹凸有致,纤腰盈盈一握,通体灰白,简约不简单、低调不低俗,展示出马熟薯闷烧奔放的情怀、放荡不羁的灵魂、一贫如洗的钱包...这双鞋跟随马熟薯已经三年,与耐克、阿迪等相比,更具孤芳自赏、超凡脱俗之旁克风格,小众品牌、大家风范!一蛋拥有,别无所求!足以彰现马熟薯优雅、蛋
腚、成熟的高贵气质。更重要的是,这双鞋具有重量轻、占地少等等优点!因此,湿足后不到五分钟,俺就能哆嗦着站起来了。在此与各位盆友重温入挡湿词...No,重温X星广告语:穿上X星鞋,潇傻走屎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情况下都要听老婆的话!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雪山融化的水...真TM冷!
就在马熟薯为多带了一双鞋而庆幸的时候,东达山下雪鸟...大家知道,东达山一年不下雪的时间不超过30天,可那TMD应该是山顶啊!马熟薯才刚出门!连东达山的PG都没摸到,你TM凭什么下雪呢?东达山,你丫这摆明了是仗着自己个头高欺负人嘛!
马熟薯穿着回力鞋,裤腿还是湿的,那雪碴子、冰粒子劈头盖脸的毫无商量,全身上下,除鸟之外,无一不硬;除蛋以外,无一不抖,真正的鸡冻啊...

雪片说来就来


楚楚冻人的马熟薯,那TM不光是雪片,还杂夹着雪雨和冰粒,全身半湿


冰雪初起时,马熟薯还TM湿兴大发,吟着老岑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没四分之一就撑不住了。半根烟功夫,就蜷成一团,缩在路边一块大石头背后,感觉就连放个屁出来都TM成了冷气。
这场风雪把俺困在路边足足三小时!进退两难的三小时。退回小六的驿站?心有不甘,开弓难有回头箭;继续往前?我TM都快成冻肉了,怎么走?找个更好的地方避风雪?这鬼地方还能找啥更好的地儿?难不成还得在地上挖个坑把自己埋进去?
进入高原地区,天气变化的确很恐怖,简直就没谱,谁也说不准下一分钟老天爷是啥脸色。其实,如果光是下雪的话,温度也不会太低,关键是大风!记得在气象学里有个概念,好象叫“大风等效降温”,就是指在一定温度的情况下,风势的强弱给人体的主观感受。我不得不说,那天在东达山下骂娘是木有办法的,主要就是那风势太TM恐怖了,穿上雨衣都有点撑不住。
山上有藏民的青稞架,之前我一直不知道那是啥,后来在然乌问当地人才知道。个人估计这东西与咱们这边农家的谷草堆功能相近。关于藏民的青稞架,不同藏区的风格也不一样,据说滇藏交界处的藏民搭建的青稞架就比较复杂,在西藏,青稞架基本就是几根木头很随意的样子。这个应该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关,藏族的日用品、工艺品都带有很强的实用功能,装饰性的要求很低,流动性越大,表现越明显。然乌附近有个藏民定居点,我看到定居点的青稞架就比较复杂,还能堆放一些生产用品。


东达山,算你狠!
躲了两个多小时,风雪慢慢变小,等马熟薯把保温杯里最后一口热咖啡喝完,东达山的太阳露头了。
高原的太阳威力无比生猛无比,干衣效果直抵九阳神功,马熟薯湿掉的登山鞋不到半天就干透了。要知道,前几天路遇一哥们也遇到跟俺差不多的事情,湿鞋后在旅馆里用1000W的电吹风吹了半夜,手都软了,鞋子还没干透,马熟薯戏称其为“潮吹高手”。
从荣许到东达山顶,大概 30 公里的样子,路况也不好,基本就是土路。老马先冷后热的上得山来,山顶上艳阳高挂,晒到几乎中暑。






东达山顶的标志牌与经幡


在山顶遇到反向的旅游大巴,旅客们对马熟薯骑车上来表示“高度赞扬”。当时俺一身短打,和这帮游客包裹得跟粽子一样的厚衣服形成鲜明对比。游客们纷纷赞扬马熟薯“身体好,这么冷的天也只穿短衣,裤腿卷到膝盖,还能抽烟”。俺心说你们是TM没看到几小时前马熟薯的悲惨样子,老子抱着牦牛取暖的心都有了。
东达山下就是左贡县,这是一个由某企业援建的小县城。在西藏,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牌子:由某某某援建。
下山的路也不大好,居然还遇上了堵车...但与拉乌山比,已经是天堂了。快到底的时候,声势浩大滴水毁路面再次出现。马熟薯这次很谨慎的选择推过去...再湿的话,老子就忍不住了...


到达左贡县境内,路边的牛羊很悠闲,很田园,很淡定


翻过东达山后,景色已经全然不同了,路况也大为改观。当这段久违的水泥路面出现在眼前时,简直就跟被套十年的老股民突然发现老黑马股票猛拉了几个涨停板,鸡动到热泪盈眶


左贡虽小,却是应有尽有,物价也不高。县城有一家“盐井加加面”,面馆很西藏,老板是个小姑娘,跟马熟薯开玩笑说要搭马熟薯的自行车去拉萨,俺心说就算马婶婶同意,俺也不敢答应啊,有那心也没那劲...这小姑娘为人很大方得体,面条的味道挺好,价格也很低调,值得去尝一尝。
藏区的面条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青稞,绝大多数都是内地运过去的。青稞麦的弹性和粘性都不好,按我们的说法就是“没有面筯”,并不适合加工成面条类食品。藏族人通常用青稞麦做炒面,和上酥油,在手里边揉边吃,其味道很...
PS: 进入藏区过后,很多小旅馆对单车者都执行“丐帮价”,比如同样的房间,单车价要20,自驾的肯定翻倍。看来,藏族兄弟也很能理解“双轨制”的所在...怎么区别对单车者执行“丐帮价”的小旅馆呢?很容易,墙上满是涂鸦的通常都是。
左贡的住宿店很多,下山的路两边都是广告,自己随便选一家就OK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1-8-7 03:36 | 只看该作者
雄关漫道真如铁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1-8-8 23:22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顶,有力地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1-8-9 11:12 | 只看该作者
沧桑样,我也曾如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2:55 | 只看该作者
声明一下,我不是作者,我只是辛勤的无私的乐于助人的Ctrl+c and Ctrl+v的棒棒。
再说哈,红色的字是我的,要是大家已经看过了就说一下,我也省点劲。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D13   2010-9-28   左贡到邦达,105公里左右,海拔从3800升到4100,坡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难得无山可翻。
高度及速度变化图:


邦达其实就是个岔路口,是川藏南、北线交汇所在,很有点美国西部片里的小镇的感觉。这天的骑行没什么好说的,很缓的上坡。沿着玉曲河一路往上,虽说是逆流,但奇怪的是俺感觉下坡比上坡还多,路况也相当不错,饱受折磨的PG今天终于能松口气了。
这天的天气很好,没有高原阳光的犀利,照在身上很爽很舒服,而且只有不到十公里的破碎路面,单车AVS能达到17公里左右。路两边能看到漂亮的藏民定居点,很藏式的房子。当然,还有成群的牦牛在公路上漫步...

路过此处,有警察拦下马熟薯检查身份证,原因不明。





虽然是藏区,但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汉味”越来越浓了。比如,你能看到当地居民仍然习惯在河边洗衣服,可洗衣的小MM们几乎都会戴上手套,以免洗衣粉刺激到皮肤。你还能看到,她们的裤兜里塞着联合利华的防晒霜。远远走过来一位打扮入时的藏族小MM,身上有很淡的香水味,但她们的手里却握着一串佛珠...改变总是从很细节的地方开始的。
今天的行程很休闲,如同一个普通的周末骑行活动。



川藏线上到处是单车者们的涂鸦,特别是在一些有某种意义的里程牌附近,比如这块K3666



========现在说一说藏区不好的地方==========
去之前也听说过一些,比如治安问题、小孩子强要东西、藏民强卖东西,等等。这一路下来,马熟薯还真没遇到过治安问题和藏民强卖东西,希望不是运气好。
小孩强要东西遇到过几次,最狼狈的一次是在理塘到巴塘时被几个小孩追得半死,然后一小孩用石头砸过来,幸好没伤到人(B4一下用石头砸我的小孩,啥眼神儿?这水平怎么放羊?)
关于这个,起因应该是很复杂的。首先,老马相信天底下所有当父母的都不会教育孩子无故向别人索取钱物,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我甚至认为不用教。那为什么这些孩子要向路人索取东西?
我认为关键是我们这帮去旅游的蠢货自己惹出来的麻烦!我们总喜欢用高人一等的目光去看待藏民,自以为比他们更文明更高尚,然后随意施舍一点小东西,以此彰现自己的爱心。老马在新都桥就遇到过这种蠢货猪头,那帮人带着好几箱铅笔一类的东西沿路分发。完全就是不问青红皂白,逢小孩在路边就停车送铅笔,合影,还TM自以为干了件好事。其实这样根本就是在纵容、鼓励人性中不劳而获的劣性。小孩能希望能得到一些喜欢的东西,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不懂任何收获都必须在付出劳动以后才能得到的道理。小孩子不懂可以原谅,问题是你TM都这么大了,也不懂?
你有爱心,这个可以,但应该懂得爱心表达的正确方式,你不是一个移动铅笔盒、街头售货机。你泛滥的爱心很可能变成害人的东西,你自以为的好事善举其实都是在助长小孩学会了不劳而获。
如果在路边行个礼,说声“你好”,就能得到几支铅笔、几块巧克力甚至十块钱,这跟索取、乞讨有什么分别?你就不能换个方式,让自己的爱心在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潜移默化的知道“有劳动才有收获”?比如,你能不能请孩子们教你几句常用的藏语?问问他们远处的雪山叫什么名字?然后再送几支铅笔给他们?

对单车旅行来说,这个问题很突出。马熟薯的处理办法一般是先预测一下能不能快速通过,跑得掉就速度跑掉,估计没办法跑,就先停车下来,走上去问他们有没有上学、家里有几头牦牛等,然后请他们教我几句藏语,然后再掏几块巧克力,表扬他们“教得好”,要是这一招都木用,就只能大声呵叱。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大人面前多少都有些害怕。
=============说完鸟,继续旅行=============
涂鸦大概是一种草根文化,很多人乐此不疲。在南线上随处可见各地车友的信手之作,其中一些非常油墨搞笑,马熟薯在路上偶遇一位车友,此人带了几瓶喷漆,说是特别看不惯某个里程牌,决定将其 “黑掉”。当时我还以为只是玩笑,没想到几天后路过那块里程牌时,发现那块倒霉的K4444果真被他“黑掉”了,够狠,骑两千公里的路,就为了黑掉K4444,绝对的黑客行为!


很悠闲、放松的骑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玉曲河边马儿跑


其实今天全程的海拔至少也在3800左右,但天气好、心情爽,到邦达很轻松。就是现实中的邦达与我想像中的邦达差之甚远,感觉就是三条不长的街道组成一个三角形的镇子。夸张点说,一根烟的功夫就能把邦达镇走完。
马熟薯在邦达一家小旅馆住下,15元。条件很勉强,不能洗澡。这家旅馆的公共卫生间也在三楼,卫生池居然是用废旧汽油“串联”而成,可谓气势磅礴,很有雅江县城外阿志玛客栈的风范。另外,邦达的夜晚通常都会起大风,相当冷,街上的狗也非常多,没事最好别晚上外出,反正也没啥可看的,除非你有数过往车辆有多少的业余爱好。


邦达地处南、北线交汇,是川藏线的必经之道,因此你会看到很多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一辆比一辆NB的越野车,还有漂亮或者不漂亮的各地MM和mm们。有喜欢与漂亮MM和漂亮mm合影习惯的兄弟们,速度!
邦达给我感觉最不好的是水果非常贵!价格不带半点商量,要买掏钱不买滚蛋。俺用六元一斤的代价买了几个桔子,差点把牙酸掉。
对咱们来说,进入藏区后首先要考虑维生素的补充问题,虽然现在的物流业较以前发达了很多,但藏区的水果都比较贵(这个观念一直保持到马熟薯上火车,与铁盗部在火车上卖出20元/公斤的桔子相比,邦达的水果价格已经很厚道了)。单车者也不会一次买太多,光重量就吃不消。所以买瓶复合维生素凑合一下不错。在没有适量维生素补充时,人的新陈代谢功能会有点不听使唤,这个问题已经被很多进藏的骑友们证实过。


邦达镇远眺业拉山


业拉山正在大规模修路,邦达的武警和士兵非常多,实行军事行动级别的管制,没有半点弹性,但对单车者还是贵手高抬。
如果你对前面的路况、天气等心存疑虑,找武警问问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会很详细地告诉你前面的路况和可能遇到的天气变化,运气好的话,你还能遇到当兵的家乡人。在那么远的地方遇到同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相互拥抱一下吧,告诉他家乡的变化,告诉他张家的媳妇生了对双胞胎、李家的女婿在河里钓了条大鱼、楼对面的王二麻子狗屎运气来登了,居然中了大奖...这种“现场直播”的效果远胜他在电视上看到。人都是想家的动物,不管原因是什么,离家那么远那么久,都挺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3:18 | 只看该作者
声明一下,我不是作者,我只是辛勤的无私的乐于助人的Ctrl+c and Ctrl+v的棒棒。
再说哈,红色的字是我的,要是大家已经看过了就说一下,我也省点劲。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D14   2010-9-30   邦达到八宿,过4600米的业拉山,平生头一次在山顶跑步。
高度及速度变化图:


今天的行程大概98公里左右,海拔最高处可能在4600的样子,业拉山顶的风非常大,而且刺骨!冷到双肩发麻,连撕开蛋黄派包装的力气都木有,只能选择跑步四十分钟热身...
今天要过川藏南线上一个最最最...........最著名的路段 :怒江七十二拐!连续十七公里的急急急............急弯陡下坡,然后是近三十公里的搓衣板路。因此,各位PG上木啥肉肉的盆友骑单车经过时,除了骑行裤以外,最好还能加一条护舒宝(也有车友认为高洁丝更好,关于孰优孰劣,马熟薯表示将是继360与QQ过后的又一个艰难选择)。表笑,这东西绝对管用!!!你的PG会告诉你这三十公里的搓衣板几乎就是惨无P道的酷刑。

google地球的怒江七十二拐局部图片



总而言之,今天要面临的是南线上很黄很暴力很急很刺激的怒江大拐弯。
幸运的是怒江大拐弯路况正在开始变好,下山的大多数路面都变成了新铺的油路。让我们再次焚香淋身、双手合什、 坐南朝北 ,山呼: 丸碎丸碎丸丸碎...感谢挡、感谢锅+、感谢正付...
非常奇怪的是,负责修建怒江大拐弯的却不是武警交通部队,而是一家名为“四川天建”的公司。马熟薯心里那个纠结、那个郁闷:这是为神马?俺们滴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干啥不修这路了?
当然,不管谁修,只要路好就行。但问题是路修好过后,对单车来说,安全问题就更突出了,因此,马熟薯希望走过路过此路的盆友们,速度!注意你的速度!!在这条路上,你从任何一个地方冲出去,后果都是灰常严重滴。用俺来说就是:捡都捡不起来了。

邦达出发后,大约一公里多的平坡后,业拉山开始用它凛冽的寒风跟你说Good morning了。海拔4600米左右的业拉山有着与其身材不相符合的低温,虽然上坡到顶只有不足20公里,但低温真的让人很抓狂。

正版“老汉推车”,不黄,但很费力„推车老汉是滇藏线过来的张老爷子,61 岁。他的单车是永久26 单速,我们称之为“永久大
叔”。很厉害的老爷子,毅力之顽强,足以让很多年轻人汗颜



离开邦达镇,经过一个约一公里的缓坡大拐弯后就是陡坡,非常刺鸡的冷风。普通单车手套根本抵挡不了业拉山的寒冷,一双摩托车用皮手套会比较舒服。
上业拉山的路况很好,坡度与风势也不算BT,但真的非常冷!跟TM骑进了冰箱一样...马熟薯在此遇到两名滇藏线骑过来的老大哥,大家均表示很今天很“鸡冻”...

回望邦达镇


马熟薯用了大概两小时左右到山顶,山顶更TM 冷!一支烟还木抽完,身上的汗水就变成了冰水。

业拉山的海拔很温柔,只有 4600米,公路右侧有块路碑,上面全是涂鸦,其中就有马熟薯认识的一位车友之墨宝。这位倒霉蛋今年八月骑过来,一路平安无事也无湿还无诗地骑上业拉山,刚在路碑上写完心得就当场高反吐得一塌糊涂,最后返回邦达住了两天后才缓过劲来,杯具...

很鸡血的口号和很狗血的海拔,其实马熟薯家乡的海拔才300米。不过骑到这里,觉得低于 5000 米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



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刚捡两天的霉驴骑友,该霉驴患有严重的“下坡恐惧症”,出发前说好在山顶上等,然后一起下山。
马熟薯当然不能失信于人,尤其是不能失信于霉驴。只能吹着风等...可是,那感觉真的很不好啊。马熟薯在山顶抽完烟后想打开驮包取羽绒服,这时时才发现手指头已经不听使唤了...就跟TM筷子一样。于是,在危急时刻,马熟薯做出了一个并不艰难的决定:跑步!老子围着山顶的经幡跑步!!老子还不信自己一腔热血还干不过山风。
古有尾生抱柱,今天老马跑步...都TM有病、都TM为了霉驴...

这就是马熟薯跑步的地方



在4600米的山顶跑步是马熟薯从未想过的,不过跑过才发现感觉挺好,热身效果明显。就是偶尔路经此地的旅游大巴车上的游客们会用一种同情甚至怜悯的眼光看着俺,那眼神分明是说:瞧这SB,缺氧都缺成神经病了。
PS: 在这种地方,低温和大风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最好把厚衣服放在容易取出来的地方,表象马熟薯那样把羽绒服放在驮包最里面。

说点跟海拔高度有关的事
一般认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至少在上业拉山之前马熟薯也认为这是肯定的甚至是绝对的。但业拉山顶过后才发现似乎不完全正确,温度除了与海拔有关外,似乎与当地的小环境、空气湿度、山脉走向等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四川境内,我几乎没看到高山顶上堆满积雪,就算在超过4500米的山上也难得一见。
后来到了西藏,很多海拔不足4000的山顶上也终年积雪,有点奇怪。
不知有木有学气象的盆友给俺扫扫盲?
高原的天气变化实在是让人抓狂,如果有盆友打算去高原试一把,请一定注意保暖防风!在那种地方,体温下降可能是要命滴,山
风一吹,体温下降就无法避免,所以最好带件防风衣。本来应该首选冲锋衣的,但那东西太贵了,稍好一点的牌子动不动就以K计算。马熟薯曾看中一件Arc„teryx,开价5K,还TM不打折...也罢,初级阶段,等过几年老子平均别人时再说。
冲锋衣这玩艺儿建议购买正品, X 宝上所谓“尾单”基本都是假货,哄人装13还行,到用的时候就要命了,对咱单车族来说,假货、高仿等还不如买件普通防风衣。
业拉山下就是创造“摔车率”高达 20%以上的怒江大拐弯, 2009年底以前,凡路过此地之车友无不胆战心惊,原因有二:
1、2009年底前,此段下坡路况非常糟糕,搓衣板+炮弹坑+扬尘;

2、坡陡弯急,稍不小心就可能直接冲到...
现在好了,在咱一罐伟大一罐光荣一罐正确一罐英明的D的领导下,这条路已经向康庄大道迈进了。下山时,迎接你的是崭新的油路,绝对崭新!崭新到设施还没有完全建好,没有黄线、白线,但已有了护栏。马熟薯建议你除非骑着坦克,那么还是要尽量控制好自己的速度,以免发生杯具。
下山的路现在是这个样子滴, 2009年底前路过的车友要抓狂到崩溃鸟。虽然拐还是那些拐,但路已经不是以前的路了。





这条路还在建设中。当你爽完十多公里后,搓衣板路正吡裂嘴的欢迎川藏南线上第N个SB的大驾光临。马熟薯要告诉你,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蛋腚,拒绝蛋疼。

这条路据说在2011年底前就能全部修好,由一家名为“四川天建”的公司承建。修路期间由武警部队实施交通管制,非常严格的交通管制,会持续好几个小时的全方位封闭。如果你开车路过,绝对不要指望说几句好话就能放行,武警GG们根本不吃这套。几天过后,我在通麦附近也看到类似的交通管制,一辆挂着“XX特别通行证”的、自以为很NB的越野车就在士兵GG们面前连吃若干闭门羹,最后只能灰溜溜的退到最后,老老实实的排队等候通行。

搓板路来鸟...此段搓板长约 30公里,兼具有炮弹坑、碎石路之特点,实乃舒筯活血开胃健脾益气通便之不二选择。对很多车友来
说,光是看到这段路就足以让其蛋疼菊紧DD软...



怒江边的搓衣板路与别处不同,按车友们的说法就是搓出鸟水平、搓出鸟档次、搓出鸟名声、搓出鸟威望...加之怒江峡谷中无处
不在的落石与乱风,绝对是考验RP的路段。
这个地方要隆重介绍一下,这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怒江桥边废弃的道班。乃怒江边躲雨避晒的惟一去处!道班内地雷密布,
墙上满是涂鸦。几年前,我朝同样威震四海、名扬宇宙的CCAV-5就重磅介绍过。据马熟薯估计,能以一个废弃道班而名列CCAV-5报道的仅此一家。
道班旁边的两名骑友就是本年度9到10月,川藏南线上最知名滴北京妞妞和其坚定不淫滴护花使者兼超级衰锅,上海骑众的一等高手—阿斯龙。关于这位超级衰锅,请看马熟薯之前的“人物介绍”。

怒江给我的感觉与之前的金沙江、澜沧江一样,不知是不是季节的问题,这三条江的水流量都比较小,全然没有“江”的感觉。藏区的水系其实是很发达的,随处可见高山流水,但这三条江的流量咋就这么mini呢?不解...


此段路目前还在施工,个别地段非常糟糕,走过路过的你一定要小心谨慎







这里ms正在兴建水电站,买搞的!别修了...马熟薯代表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表示只能进行无力的围观,这种地方建水电站,得到的可能是GDP增长,失去的会是什么?

过了那个废弃道班不久就是传说中戒备森严滴怒江桥。怒江桥是军事管制区,严禁拍照,敢胆冒犯我朝军威者一律剁JJ!不过守桥的士兵对骑车路过的 SB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虽然桥头有工事、有黑洞洞的枪口,但骑友不必害怕。露出你最优雅最蛋腚的笑容吧,给大兵们笑一个...要不,让大兵GG们给你笑一个???


怒江桥远眺,白色的房子是兵营,过桥后有个短隧道,之后的路况更糟糕

守桥战士的生活很苦很无聊,在那种鸟不拉屎的鬼地方,估计普通人呆上三天就得疯掉,但士兵们一呆就是几个月几年,个中的滋味只有体会过后才能感受得到。如果可能的话,陪兵GG聊聊吧。
PS: 不要与正在值勤的战士聊天!!
过桥之后的路更让人崩溃,全是碎石路+搓衣板+炮弹坑,而且还有一段滋阴壮阳的补品级五星级石板路...绝对让你产生扔掉单车、步行进藏的冲动!

在短暂的与怒江同行后,你会左转离开怒江,沿怒江的一条支流继续逆行。路还是烂到极点的路,两边也没什么风景,几乎是寸草不生。同时你还得小心左侧山体时不时滑落的石块。一句话,千万小心,注意安全。
这段路只能用“灭绝人性”来形容,巨窄巨烂!就算你装上一支SID的气压前叉也不会有什么改善,在这段路上颠断货架螺丝的车友不在少数,爆胎更是寻常。马熟薯在此遇到一位大排摩友,这位仁兄抱怨说“肠子都颠出来了”。

近30公里的搓板过后,路况开始好转,虽然你的PG仍然会偶尔抱怨几声。

怒江的这条支流很清,完全没有怒江的风格,初见时还以为自己走错了方向
这段路最大的问题是行车安全!几乎没有任何植被覆盖的山体上全是大小不等的碎石,防护网早就被落石砸成了麻花,路基也处于滑坡的威胁中,随处可见巴掌宽、长达数十米的裂缝,很难让人蛋腚的路。

天空是很纯粹的蓝色,山体以红色为基调。进藏旅行防晒第一,常用的防晒霜无法抵挡高原的阳光,戴头巾和骑行镜比较明智。一来装13效果好,二来比防晒霜便宜



暴强的藏乡小卖部,号称“无所不有”,估计是山寨版的沃尔玛怒江分店。马熟薯瞪红了眼珠子也只能买到快过期的可乐„

南线虽然是一条比较成熟的旅行线路,但进藏后有很多小卖部出售的东西实在不敢恭维,建议还是在稍大一点的地方购买食品等。


清理完毕的塌方路段

八宿是个稍大一点的地方,住宿、吃饭等都很方便,价格也比较厚道。值得一提的是马熟薯住宿的那家小客店里有一个屎无前例的超级洗衣机,标称容量足足有12公斤!卧个槽,绝对大鸟级的东西。看着那洗衣机、再看看自己全身上下臭哄哄、灰扑扑的衣服,马熟薯不禁内牛满面。

和藏区其他地方一样,八宿的街头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牛羊和毛驴。这些四足家伙在街上旁若无人、来去自然,很忘我很蛋腚的在街上漫步,全然无视过往车辆及行人。
到八宿时,正值“庆中秋迎国庆”之际,满街都是大扫除活动。领导带头做秀、群众积极参与,小学生都组织起来,人手一根扫帚。不细看,还以为自己进入了《哈利波特》里的霍格沃茨学院观看魁地奇比赛。

021.jpg.jpeg (50 KB, 下载次数: 12)

021.jpg.jpeg

021.jpg.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8-9 15:05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啊。。。。折多山,我估计是不得行的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1-8-9 16:0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还能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的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8-10 12: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发个这贴子的原版链接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1-8-10 16:00 | 只看该作者
承影 发表于 2011-8-10 12:47
楼主,发个这贴子的原版链接噻

好帖子啊!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关注717C微信号

  • 随时享受骑行生活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717C社区 ( 渝ICP备12004793号  

GMT+8, 2024-7-1 00:22 , Processed in 0.483371 second(s), 5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