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风格

717C社区

楼主: 泡泡儿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外] 柬埔寨,红色高棉之旅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1:22 | 只看该作者



      可以看到丛林中隆起的荔枝山(后面的横向山脉)和布寺(前面的那个平顶山)



      今天第二站直接巴戎寺,这回来得早,没几个人,这座寺庙从外面看就像一堆乱石的堆砌,但是走进去如同迷宫一般。

巴戎寺 (Bayon) 以佛面塔、回廊壁画而著名,因为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笃奉佛教,整个寺庙采用佛教教义的须弥山(世界的中心)为概念而起造。中央拔尖、磊磊环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须弥山;四面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城墙与第二层建筑之间的环沟空地,代表大海。当时的高棉民众也信奉印度教,巴戎寺 (Bayon) 的宗教图像以佛教为主,融合印度教,是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藉由宽大的宗教政策,让民心回流国王权力中心的缜密考虑。



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看看传说中高棉的微笑,对于这座寺庙又把我拍绝望了,实在能力有限 用135根本拍不出这座寺庙的壮观。



49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浮雕会发现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游客的一举一动。



    清晨坐着突突车飞驰在景区的小路上感觉还是不错的。



    下一站是圣剑寺,这是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圣剑寺在1927年至1932年曾被修缮过。它是在12世纪时,阔耶跋摩七世为供奉自己的父亲而修建的。据说当时大吴哥城正在修建,这里就成了国王临时的住所,也就是他举行朝拜和读书的地方。在寺中有一块碑文,是阔耶跋摩七世的儿子所写。



    在寺内卖香火的老人



    在吴哥很多时候想象力很重要。



    吴哥的每个寺庙风格都是不同的,需要慢慢走,抱着一颗探索的心,总会有新的发现。



    这里曾经是高棉人最重视的寺庙之一,最重要的节日典礼都在这里举行,数千人供养和维护着这座寺庙,但是终归回到丛林的怀抱。



    接下来是塔萨寺,这是个比较小的寺庙,主要看点就是这个完全被树木包裹的庙门。



    各个寺庙的仙女石雕就没有一个是重样的



路过东梅奔寺,我不是很喜欢这种婆罗门教建筑风格的寺庙,因为这个教派的建筑千篇一律,结构上基本一样,观赏性略差。再加上完全暴晒,匆匆转了一圈就直奔塔布隆寺了。

东梅奔寺原本是一个很神奇的寺庙,因为东梅奔寺原本位于吴哥曾经辉煌一时的灌溉附近平原万亩良田的人工开掘的东湖(East Baray)中央的一座小岛上,当时进庙还必须乘船上岛, 另据考证,现在进入东梅奔寺的大门外的石台阶就是当时上岸进庙的码头。但现在湖水早已经干枯,东湖也变成了农田,而昔日的小岛也已变作几乎觉察不出的小山丘。



    正午的时候我们又来到昨天光线悲剧的塔布隆寺,今天终于有光了,而且正午的时候绝大部分旅行团都去吃饭了,这里人比较少,可以安心拍照。



塔布隆寺是吴哥窟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之一。包括260座神像、39座尖塔、566座宫邸。考古学家们解码寺中一块梵语石碑后得知,维持寺庙运作须花费79365个人力,包括18名高级牧师、2740名官员、2202名助理和615名舞蹈家,内有一套重达500多公斤的金碟、35块钻石、40620颗珍珠、4540颗宝石……作为吴哥最具艺术气氛的遗迹,塔布隆寺的吸引力在于,跟其他寺庙不同,他几乎被丛林所吞噬。




19世纪被法国人发现后,百年老树早将神庙紧紧缠着,因此放弃修复,保留了原貌。树根放肆地不断延伸,绕着屋檐、探入石缝、将老庙牢牢裹着,几乎要相信,神庙是从树根里蹦出来的,然后它们缠着。就这样缠着。这里的树分作两种,较大棵的是木棉树,他比较粗大且呈淡褐色,而且有多疖的树根。较小棵的则是绞杀榕,他树根呈灰色也比较细,但是四处纠结缠绕。塔普伦寺,它的许多宫墙、城门为参天的巨树所盘据,当地人称为蛇树 (Kapok) 的根茎,穿绕在梁柱、石缝、屋檐、门窗之间。




      用普通135镜头捕捉塔布隆寺无论是广角还是中焦都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我在这里用使用鱼眼比较多,能让这些树木和建筑显得更有张力些。

也许也只有这么巨大的自然力量才可以与佛抗衡。这些树根花了几百年的时间,缠绕着;穿透着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石塔和回廊,缓慢的包裹着;埋葬着寺庙。




    塔布隆寺的修复一直在持续,所有的碎石都被编号,吴哥的建筑修复都采用原位复建,  树根深植入部分建筑物的红壤砖缝隙,逐渐将缝隙扩大,最后将红壤砖推落,使建筑物坍塌。修复工程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清除杂草、树林、积土、白蚁,稳定地基,支撑摇摇欲坠的建筑物,然后运用考古学家在希腊雅典和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地古迹重建工作中发展起来的分析重建术,运用在吴哥古迹的重建上。
30年代,开始用分析重建术复原吴哥窟。分析重建法要求必须用遗址的原来材料,按原来的古代的建造方法复原遗址,只有在原物无存的情况下才允许适当使用代替物。



吴哥的每一座寺庙都有各自独特的气质,塔布隆寺是我最喜欢的一座。

塔布隆寺是奢耶跋摩七世为母亲而建的寺庙,是一座佛教寺庙。不知道这是不是跟皇帝母亲笃信佛教有关,带有佛教印记的物品,大到寺庙小到饭钵,无不圆融通透。想来醛耶跋摩七世国王应该是个心思缜密、敏感且温柔之人,塔布隆寺在他的主持下既反映了佛教的精神,又充分运用了高棉的建筑语言,且符合主人的身份,建造得柔美、华丽,女性气息十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1:24 | 只看该作者


    从早上4点钟折腾到下午,我俩都累得不行了~ 在吴哥王城找了个阴凉休息了半天才继续逛,吴哥实在太大,要想逛仔细了是需要体能支持的。



在吴哥王城,一个玩耍甲虫的少年,估吸引游客的目光计是想收点老外的小费。



    这是吴哥古皇宫仅剩的建筑,其他只能靠想象了。从这个角度看让我联想起了玛雅~同样隐秘在丛林中的古文明。



    吴哥的另一部分还静静的躺在地上,我们只能靠想象去勾勒曾经的辉煌。




    今天的最后的一站,巨大恢弘的巴方寺


它金字塔式的结构代表着须弥山。其建设可能开始于苏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I)统治时期,后来由乌达亚迪亚巴尔曼二世(UdayadityavarmanII,1049~1065年在位)完成。它是吴哥城建设之前旧城的中心。
法国远东学院文物修复部负责人帕斯卡尔·鲁瓦埃如此描述道:“这座寺庙以它宏伟的规模傲然于世间。中央金字塔占地1.5公顷,向上分为三个层级,最高处达到35米。当然,声名远播的还有它的建筑风格。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用砂岩建造而成的寺庙,每一层都建有同心长廊。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拼图游戏,西墙上长达70米的卧佛,当然历经沧桑,再加上红色高棉的战乱,这座卧佛仅剩下神似了~ 由于建筑巨大,不用鱼眼根本就拍不全。 关于重建巴方寺,这里有个介绍大家可以看看,总之想象一下30万块巨石的拼图游戏吧。http://www.sciencevie.cn/gb/arti ... 116231718279687.htm


又开始变天了,不指望有什么日落了,经历这一天我俩基本上可以说是累P了,逛吴哥的强度完全不亚于骑行100公里。



5号又是在暹粒的大排档中结束的...明天继续吴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5-8 11:03 | 只看该作者
坐等更新,死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5-8 12:00 | 只看该作者
再发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5:03 | 只看该作者


    6号又起了个大早,跑去坐热气球看日出,结果除了我们两个人之外,只有另外一个日本人,一开始管理处的人说等20分钟,结果20分钟过去还是没有人来,他们干脆表示早上不开了...太不靠谱了!白起这么早了,发誓明天再也不能起这么早了,来柬埔寨这些天没有一天不是4点多起的床,受不了了。



今天光线不错,但是仍旧没有日出,决来吴哥寺看看,早上游人稀少。



    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寺院,用135画幅实在太无力了,经常自己把自己拍绝望了,实在是能力有限





    如果在内部不用鱼眼的话根本是拍不全的,只能忍住畸变了~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具体看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4472.htm


又去看了一下绕寺一圈的浮雕,搅动牛奶海。





    被千万只手抚摸过的浮雕,已经光滑发亮。



    突然发现热气球又开放了,当即决定去做一下,不能大早上的白跑一趟。

吴哥巨大的庭院里,吴哥帝国繁荣昌盛达6百年之久,最终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这些让人惊叹的庙宇建筑。15世纪之后完全消失在丛林之中,直到19世纪穆奥发现这个遗迹以前,连柬埔寨当地的居民对此都—无所知。



    在回望一下吴哥窟,不知何时再见了。至少下次再来拍吴哥绝不带135器材了。



看很多90年代来吴哥的摄影师都能捕捉到僧侣穿梭于吴哥建筑的场景,现在在吴哥想在捕捉到这一刻太难了,随着商业开发的深入,僧侣们越来越少得出现在这里了。



    看到气球重新开放,我俩又跑了回来,票价15美元,还不算太离谱,就是在天上时间稍微短了点,撑死了10分钟而已,如果早上有日出,估计会非常美,据说开放时间是早上的6点到中午的11点,如果有风就不飞了。



    这实际上是个牵引热气球,不是那种点火的,要靠地面的钢缆固定,直线上升在直线下来。最高升到150米。



    能见度不好,尽最大努力也就这样了,爱莫能助了~





远中近三张~ 这回吴哥寺算看圆满了。 主要是当天的天气比较悲剧,实在没办法。



      去女王宫路上路过豆蔻寺,这个是个非常小的寺庙,总共五个塔还有俩在修缮~



主要看点就是个浮雕,属于那种路过看一眼就可以撤的地方。


豆蔻寺建于921年,19世纪由法国人重建。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绘印度神话中毗湿奴骑大鹏金翅鸟(Garuda),西塔壁上浮雕描绘毗湿奴的神妃吉祥天,巨幅毗湿奴和他的妻子拉克什米雕像;毗湿奴变作侏儒与魔王战斗拯救世界的宗教故事浮雕。
再说一遍~ 我实在看不懂印度教,太复杂~



还路过了一下比粒寺,对这种结构的寺庙我都不是太爱,因为结构比较简单,也不够精致。

  比粒寺(PRE RUP)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又称变身塔。可以看到烧焦过的痕迹,石槽据说是用户尸体火化的地方,人头朝东,脚朝西,火化之后灵魂起身往前走,就直接能够登上神灵的圣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5:06 | 只看该作者



    比粒寺建筑很高,爬上楼梯四面可以眺望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的景色,这里也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



今天最重要的目的地就是去女王宫,因为他距离吴哥主建筑群比较远,距离暹粒有32公里,所以突突车要开好久才能到,但是这个距离相比第二天去的崩密列,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女王宫,很小,但是这里有号称世界上最好的石雕作品!没有之一,NB至极了!这地方需要看局部。但是选择中午到这里就是个大失败!告诫后者这地方千万别中午来,那真是暴晒加酷热躲都没地方躲,严重印象观赏和拍照。
女王宫是吴哥古迹中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它的建筑以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富丽堂皇而著名于世,有“吴哥古迹明珠”和“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



    什么叫雕梁画栋!繁复之极了,而且全部是石雕。可别忘了这可是1100年前的作品!



    局部的局部,话说我觉得高棉人真心是太有闲工夫了!1100年前每天雕这个你说这给多NB~



这个世界上用石雕做到如此繁复的镂空图案的民族,只有高棉人,所以在西方人发现这里时,认为这些石雕的细腻程度不像是出自男人之手,所以Banteay Srei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据猜测是由女性修建和雕刻的。



每一个浮雕都是一个印度教的传说,其实女王宫很多实物都被搬进了博物馆,很多雕像都是复制品。



      建成于公元967年的女王宫是当时吴哥唯一非国王所建的主要庙宇。它的建造者是罗真陀罗跋摩国王的一位大臣Yajnavaraha。根据奠基石的记载,Yajnyavaraha既是一位学者也是一名慈善家,救助人民于病痛、冤屈或贫苦。庙宇的周围原来是一个名叫Isvarapura的市镇。

    女王宫主要供奉印度教的湿婆神,原名 Tribhuvanamahesvara — 三重世界的主宰 — 即它供奉的主神湿婆。然而现在女王宫的建筑看来分为两部分:东西轴以南的部分供奉湿婆,而以北的建筑供奉毗湿奴。 详看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83645.htm总之这事你来柬埔寨必看的寺庙之一!



    地雷受害者组成的民乐团,在寺外演奏,基本上每个大型寺庙都能见到,一般游客会给些钱,柬埔寨是个受地雷伤害很严重的国家,所以没事别往林子里乱走...


除了柬埔寨西北三省和柬泰边境密集外,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有不少地雷。过去四派武装,特别是政府军和红色高棉游击队,除了在西北三省要地重兵对峙外,游击队员还渗透全国,建立根据地。他们认为埋雷是丛林防御作战的有效武器,因此埋雷成风、遍布全国。
柬埔寨从1945年开始抗法战争到后来的内战战争一共延续了几十年,仗不停地打,地雷也就不停地埋。埋雷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现在根本没有人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地雷埋在什么地方。在柬埔寨军人埋雷比操枪还熟悉,长期的战争,不停地埋雷造就了柬埔寨一代一代的“地雷战士”
柬埔寨的不少地方原本没有路,踩地雷的人多了,也就炸出了路。



    下午的时候我和@berg分开行动,他要再去吴哥那些寺庙转转,我要去博物馆,他对博物馆无爱,所以就分开行动吧,上面这张是他下午拍的里面我认为最好的一张,摄于塔布隆寺。



      暹粒博物馆就在我们酒店的正对面,我们这个酒店就这点优势了... 票价不便宜要12美元,从突突车上缴获一张优惠劵优惠到10美元,总的来说这个博物馆虽然不值10美元的票价吧,但是还是可以看看的,因为很多吴哥寺庙内的雕像都被被搬到了这里,你看了寺庙的外壳,需要来看看那些寺庙供奉的雕像,还有一部分的雕像被放到了金边的国家博物馆,那个留到金边再去。



博物馆内部庭院



这博物馆就是个佛的海洋 ~ 老哥几个都在一个屋聊去吧~



吴哥寺的建筑剖面模型,其实这里是禁止拍照的,以上都是偷拍。



吴哥王城桥上的雕像头部~ 吴哥的佛像偷盗一度非常严重,所以当局把所有的雕像都搬进了博物馆,否则放在野外那是真看不住的,毕竟那些寺庙散落在方圆数十公里的丛林里。



    总之这个博物馆可以看看,展品陈列相对金边的国家博物馆要专业些,就是物品相对较少。



    我们住的这酒店在天气好的时候看还算体面,我回去歇着等@berg回来一起去市里吃饭,结果没待一会就变天了~ 最后@berg是披着雨衣才回来的..



此图不解释,你们懂...



晚上在暹粒的夜市随便转了转,柬埔寨是个买不出什么纪念品的国家,做的东西实在粗糙,实在是没有什么购买欲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5:10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手工织布机出来的围巾,还算可以买着玩玩,姑且信是手工的吧~ 不能深究这些事,三四美元的事就算买个玩。





这个小市场布置的还可以,晚上也没什么人。



    这个也解释了吧~ 就是当街售卖有点新鲜~
6号在各种闲逛中结束
--------------------------------------------------------------------------------------------------------------------------------------------------------------------------------




7号我们决定打死也不早起了!因为明天又将上路,一定要睡到自然醒!然后吃了午饭去崩密列,至于怎么去崩密列,我俩昨天经过一番纠结,还上微博上求助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做突突车,因为再去找车好麻烦,而且价格也贵。崩密列距离暹粒单程就接近70公里,坐往返135里的三蹦子!太刺激了!
我俩的突突车司机更高兴~这算捡了个大活呀,几经周旋,最后价格敲定在30美元~ 也不知道是被宰了还是赚了~ 总之走着吧!后来在非经和一个在柬埔寨经商的人聊才知道,普通柬埔寨工人一月的收入才80美元,所以30美元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个大活了。



    我的午饭,咖喱鱼,装在椰子里,味道不错就是稍辣~



今天天气不错,突突车以时速40多公里前进,敞篷三蹦子的感觉实在太刺激了...



由于实在太刺激,又要开1个多小时,我俩都魔术头巾伺候了,否则脸都要吹木了...



不来崩密列,你没法理解什么叫 崩 密 裂~ 那真是完全崩坏,深处密林,四处裂缝呀

这座建于Jayavarman5时期的印度庙宇是用来供奉湿婆神的,是吴哥建筑群第一座完全用沙石建筑的庙。这是一座破败、隐秘,未经修缮的寺庙,这座神庙从来没有完工,原本应该有浮雕的寺墙上都空空如也。正由于它的原始风貌,有人说这里是吴哥遗迹群中最值得去同时也是最难前往的遗迹。



游览崩密列很有一种当初19世纪探险家发现吴哥时的感觉,因为除了那条短短的栈道之外,这寺庙是没有任何游览道路的,需要翻越各种散落地面的巨石前进。应该说当初19世纪法国人发现吴哥的时候,所有吴哥的寺庙应该都如同崩密列现在这个情形,绝大部分都进过断断续续持续百年的修复才呈现出现在的模样。



这也是个需要阳光强烈时间来的寺庙,因为他基本被密林笼罩。崩密列(Beng Mealea),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可惜荷花不再,只剩残垣。



    阳光穿过树叶投射在遍布青苔的墙壁上,光影变化很美。



    现存的建筑结构看着也不老结实的,走过有点提心吊胆。建造这座寺庙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所以很多建筑都已经损毁,而且很难再被复原。



    这个寺庙非常容易迷路,因为根本就谈不上有路可走,而且也没什么游人,因为旅行团不来这里,后来跟着景区的工作人员走了一段,才绕明白。





    为了防止审美疲劳就不多放了,但我估计你们已经疲劳了。一句话总结来吴哥,崩密列不可错过!




      在这趟吴哥古迹之旅的最后要介绍吴哥最常见的一种雕塑,一个多头的眼镜蛇形象,在所有的寺庙入口,桥梁首尾,房屋转角都能见到。常见有5头7头,只有皇家能使用9头娜迦雕塑。在崩密列见到一个最完整的,比博物馆里的还要完整。            
这就是蛇神:娜迦 玩过魔兽只都知道这个吧~ 但很少有人知道娜迦来源于古印度神话的娜迦神,那伽被视为有灵性的生物,是泉水、井水和河流的保护神。它们能够造雨(这点与中国的龙相似),因而带来丰收;但是也会带来如洪水和干旱等灾害,显然是很结合东南亚气候特色的传说。


227.jpg (407.98 MB, 下载次数: 0)

227.jpg

230.jpg (295.73 MB, 下载次数: 0)

230.jpg

231.jpg (200.35 MB, 下载次数: 1)

23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5:14 | 只看该作者

简单来说,这货的地位基本接近中国的龙,是印度教和婆罗门教重要的象征形象
另外一个傻问题:眼镜蛇在没发明眼睛前叫什么?
答:娜迦。



    寺庙外树林中推车的女孩,去过雨季的东南亚,我算明白当年美军深陷越南雨林的痛苦了,闷热潮湿,说下雨就下雨,下完就暴晒,各种烂泥地,在这地方旅行都这么痛苦,更别说打仗了~跟适应了这种气候的当地人战斗胜算太低了。



    吴哥地区的孩子见到亚洲游客,除了高喊hallo之外,一般都会用中文高喊着“糖果”围观而来,如果看你没反应,就会改用日文或者韩文,总之见到你拍照很兴奋。




    回去的路上看到高高隆起的前端积雨云,预示着大雨的到来,4天的吴哥之旅结束了,明天又要继续上路了,等着我们的是单日150公里的路段,回去好好歇着,明日上路!

7号带着对吴哥的各种美好震撼回忆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5-8 23:43 | 只看该作者
昨 前天正好在查关于吴哥窟的一些东西 然后昨天在Google  Earth上定位了吴哥窟的具体位置 看了下卫星平面布局  世界上的皇权贵族 都喜欢超尺度的大轴线  在地图上量了长达2KM的中轴线  呵呵    今日偶然发现楼主的这篇日志   就加深了对柬埔寨的一点了解   绝对精华帖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2-5-9 00:0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关注717C微信号

  • 随时享受骑行生活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717C社区 ( 渝ICP备12004793号  

GMT+8, 2024-7-1 00:56 , Processed in 0.35584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