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C社区

标题: 一辆单车,向世界出发(选自<城市画报>) [打印本页]

作者: 丁然    时间: 2012-5-1 21:44
标题: 一辆单车,向世界出发(选自&lt;城市画报&gt;)

再会了,安全地带


总是有人做到了,但那个人还不是我,哎…………


这样的心情,在生命中,是不是像每月要偿还的供款帐单那样,虽然常常不想记住它,但总会按时跳出来警告你呢?


“不要在任何地方落地生根,也不要纠缠于了解事物的实质,我们只触及外围就足够了。”1951年底,哮喘患者,未来的革命者,23岁的切·格瓦拉开始改变他人生的南美洲摩托之旅时,在日记本里写下这样的字句。在那时候,他已经立志成为一个“鞋底生风的人”。


大概在差不多时间,“垮掉一代”的重要人物,杰克·凯鲁亚克也开始自己的“达摩流浪者”之旅,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温柔的唐吉诃德”。他鼓励自己:“宁可睡在不舒服的床上当自由人,也不睡在舒服的床上当不自由人。”


2009年,在筹拍未来会大红大紫的电影《艋舺》时,导演钮承泽突然决定抛开繁重的工作,要去法国波尔多开始一趟红酒加美食的单车旅行,理由就像他对车友黄健和说的那样:“赶快安排吧,不要有一天我们在对方葬礼上说,要是当时去了就好了!”


在北京的时候,3G门户总裁张向东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密不透风。某次饭桌上,他曾对我说:“最享受一个人骑单车旅行。”因为,远赴澳洲的孤独骑行让他感受到:“摆脱了生活的重力。自由的感觉就是这样。”


…………


那个人什么时候才轮到你?或者我?如何才能说服自己,离开安全地带,去收获更丰富的人生?而这个收获,一定要环游世界,或者去攀登珠穆朗玛峰才能得到吗?或者,怎么样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人生目的?


我想,它们并不会像是机场的通告牌那样,证据确凿地为你标识出前行的方向。那些可以成就特别人生的家伙,大概在于他们勇于不断地将自我投身边缘地带,尽量不作保留地去探索人生的需索吧。真正的目的地,总是在经过不断的试炼之后,才有机会从浓雾中显现出来。


因为,人生并不总是一次直线飞行。




一辆单车向世界出发



“赶快安排吧,不要有一天我们在对方的葬礼上说,要是当时去了就好了……”


钮承泽从小非常爱单车,自从小学三年级有了第一辆之后,就和单车成了最好的朋友,可以说无日不骑。后来大概每两年会换一部更时髦的,为车攒钱是少年钮承泽的主要经济行为。他还记得童年的车是没变速的,后来慢慢有了3段变速、5段变速,到了1 5岁时,他有了一辆10段变速的车。到了18岁开始学汽车,单车暂时离开了生活,一别就到了1994年,那一年是钮承泽的人生混乱期,在不断的调整中他下了专心做演员的决心,于是开始一个职业演员的身体锻炼历程,项目有多种,但回叙了少年单车情怀并成为了后来一大嗜好的就是单车。那时单车已经很发达,捷安特甚至有了18段变速。


恢复了单车习惯,钮承泽那段时间的生活低调而低碳:没有戏可以拍,穿的都是旧旧的衣服。身边有帮朋友知道了他的新嗜好,开始送他登山车,他就每天骑着到处跑。单车对钮承泽最大的魅力和台北有关,台北四面有山,离海也不远,即使在繁华喧闹的都市,即使刚刚路上正塞着吵着,偶然拐进一条巷子,看到了墙头一弯新月,闻到了谁家院子里的桂花香……“唯有通过单车的浪游,你才能看到城市的面貌”。


钮承泽有一群同样爱骑车的朋友,譬如以“台北拜客”行走江湖的黄健和。黄健和骑车很专业,经常远征。而钮承泽还是经常在台北近郊,骑上阳明山,骑到海边,时间不够就在小巷子里绕一绕,看看新开的店,尝尝咖啡,也能得到很大的满足。


后来,电影《练习曲》带动了台湾的骑车热潮,黄健和是出版人,想做一本《练习曲》的图书,走一遍《练习曲》的路线。当时钮承泽刚拍完《我在垦丁天气晴》,加入了路线的后半段——从台东骑回台北。我们所熟知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都在西部,东半部比较自然,几乎未被污染,这是钮承泽第一次长途浪游(以前所有的游行的记忆都是城市和城市之间),再加上沿途遇上大雨,险峻的山路、自然的野蛮之力、人在自然之力下的勇猛状态深深地刺激了他。尤其花莲一带的公路,沿海岸线而建,与海岸线有着几乎同样的曲线,可以看到整个岛屿的形状,这个形状以前只在地图和模型上看到过,而现在,则好像在用手抚过自己生长的地方。最后一天到了芙蓉一带,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身上,海上吹来的风也照在身上, “感觉好像进入了禅定,进入了神驰的状态,对未来无惧无疑,也可以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当下的满心的喜悦”,这种状态是很多修行的人所追求的。


那次很开心,一直在计划着下次去哪,因为黄健和和钮承泽都爱骑车,都爱美食美酒,如果在春末夏初去法国.一定相当舒服。但俩人都是忙人,看时间看来看去不成行,一直到了去年。《艋胛》开拍前,钮承泽又跟黄健和提起法国计划,黄健和还是说看看时间再说,钮承泽发过去一条重磅短信: “赶快安排吧,不要有一天我们在对方的葬礼上说要是当时去了就好了”。终于得以成行。《艋胛》团队出于各种原因坚持不让钮承泽去,钮承泽坚持要去,最后钮承泽“也忧郁也任性也濒临崩溃”,他还是去了。


现在的钮承泽已经骚动度很低,以前他非常非常喜欢去外地,年纪大了,哪怕一个有阳光的下午,能舒服地躺着,手边有本书,猫跳到膝间,已经很享受。但早年他对旅行的思考直到现在对他也有意义:去异地反而能知道自己和环境的关系,看清自己,而且旅行中的未知性、过往的旅人山水,仿佛自己的禅师一般,不知道会带来怎样的启示。


三星的满足遇风雨


同时上路的除了黄健和,还有黄健和在北京的一位摄影师朋友梅国瑾。我们的规划是在巴黎呆两天,然后骑到波尔多——红酒狂人的圣地。


一去巴黎开始下雨,小雨还比较好玩,冒雨骑在老城区,然后去吃米其林三星的餐厅guy savoy。餐厅在凯旋门附近一个巷子里,是非常高级的餐厅,晚餐300欧元起跳,需要提前两三个月预订,我们订的午餐,100欧元起跳。吃前我们骑车溜达,从一条巷子里出来时黄健和突然被侧面过来的一辆轿车撞上了,他飞了出去,警察救护车都来了,他也流血了,车胎也破了。看样子要送他去医院,他哑着嗓子说:不要去医院,否则餐厅就来不及了。哈哈,为了吃不要命l我们赶快打发掉警察,去修车,换衣服,他戴了个墨镜遮伤。那顿饭吃得非常非常开心,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真的好吃到那样!我发短信给台湾的朋友:没有吃过guy savoy,不要说你吃过法国餐。这顿饭几乎是整个行程里最好吃的,酒也好,他们酒单厚大得要死,是一本康熙词典,选酒就选了半个小时。


然后我们带着三星的满足出发了。原本预定中午会到一个地方休息,晚上到镇上投宿。结果雨越来越大,冷死个王八蛋,而且出巴黎的公路又极其复杂,到了中午,离预定的午餐地点还很远很远。好不容易找到个卖炸鸡的一个地方,吃了点东西,骑骑骑,晚上8点才到达本来预定中午到的地方。好的一点是法国夏天白天很长,一直到10点才完全黑。我们心里很恼火,一边知道要有修行者的态度,要接受和感激,一边心里骂:干f我们是为了夏天巴黎的蓝天、阳光来啊。


全部的感官都打开


沿路经过一些有趣的城市,比如圣女贞德的故乡Orleans,本来法国新旧融合得就比较好,古城中央都是石块的路,但开在上面的电车都很高科技。


每天都骑一定长度的车程,特别知道睡眠和进食的重要。在一个女作家命名的小镇上,夜里饿得不行,出门找吃的,遍寻不得,看到迎面一个人拿着披萨,哇,问了在哪买,结果一去:最后一张被刚才那人买走了。


沿路很多奇景,比如骑着骑着,发现路上都是樱桃,捡起来擦擦就可以吃,甜的。路边也有卖樱桃的,我们买,那人拿给我们就走了,另一个过来找钱,呃,怎么还是他,原来是双胞胎。看到了很多美的天象,比如暴风雨来前平原远处漆黑的天;还有大大的干草堆,突然出现的无限大的红色小花的平原,都是跟它们那么近地一踩一踏地经过。


路程很长,后来需要坐火车去波尔多。于是在河边的跳蚤市场里买了几件古董银杯,揣着酒、萨拉米(即腊肠),上了火车,一边喝红酒休息一边整理前几天的感受,一边欣赏着窗外的美景。整个路程视觉的感受很强烈,可以说全部的感官都在欢欣地打开着,视觉、味觉、嗅觉、皮肤的触感,身体不止在一个维度的画里。骑在城堡,


骑车去达芬奇去世前最后的居住点Amboise-他是意大利人,晚年被一位法国大公供养,后来死在那。参观城堡前,也是先在不同的特色店里买了沙拉、火腿、酒,然后到了与城堡隔河相望的地方,那里有座酒神的雕像,我们就在巨大的酒神下喝酒,后来还脱了鞋在草地上睡了会儿,非常简单的快乐,但在生活中却并不是唾手可得。然后去城堡里面,相当于去达芬奇最后的家嘛,在他的书桌旁坐了坐,幻想自己如果是他,还看了些他的设计图稿,他那个时候就设计过自行车直升机了。


为了去香波堡( Cahmbord)城堡,要离开大路,走拐来拐去的小路,这时修行者和讨厌鬼又对骂了一路。我不是个容易取悦的人,但这个城堡,真的仿佛进了“画”里。给台湾朋友发信息,他们回我的都是羡慕嫉妒恨的诅咒。


还有一座比较小的皇后的城堡( Chenonceaux),四面都是水,简直是水中的城堡。在那里我完全被收服了一一这座城堡装潢之时尚:比如有个房间完全是蓝色的,蓝色的墙,蓝色的天鹅绒蓝色的地毯床单,比如有个房间是黑的,壁纸是丝绒般质感、精致的几何图案,非常古典又非常时尚。这样的遭遇真是被惊到的审美享受。


酿酒师是导演


波尔多是重点。我对红酒的爱好不亚于单车和阅读,在facebook上我的分类就是电影、单车、红酒、书和朋友,这些都是我人生中重要的陶冶手段。


波尔多分左岸右岸,一般我们知道的酒庄像拉图拉菲都在左岸,是主要产区,但波尔多最贵的酒在右岸,产量非常少。我们住的旅店在左岸中心,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酒乡的巡礼。


很多大酒庄要提前三个月预约参观,也有一些碰巧能进去的。一大早我们就开心地喝,然后沿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寻找酒庄,完全是追星族,尤其是我。看见一个自己喝过的就激劫起来哎呀哎呀这个我喝过那个我喝过,举着相机,这个耍拍那个要拍,单车放上去拍, “换我换我的单车放上去”,拍!互相拍


中间也跑去右岸看最厉害的酒庄petrus,它也是世上最昂贵的,但这家不能参观,在门口拍个照,摸摸葡萄的叶子,也去了金钟酒庄( Chateau Angelus),《007》在那拍过电影,墙上还贴着海报,酒炒得很凶。


我还进了一座台湾人买的酒庄,在台湾我常喝的。酿酒师亲自接待,我们在有着大大的太阳的院子里,开了不同年份的酒,酿酒师聊他的人生故事,感觉时间真是亦真亦幻。到了吃饭时间,他端来了巨大的鹅肝一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鹅肝,虽然我已经不吃了,因为有悖动物保护,但是实在无法抗拒。后来我自己进到后厨,酿酒师不在了,我看到一盘蘑菇放在那,难道主菜是蘑菇?犹疑着进了一个小院子,发现他在那里,一个巨大的大理石烤肉架,他在烤着几块同样非常大的牛排。酿酒师对我们这些品酒的人而言,就是导演对观众的意义,观众怎么崇拜我,我就怎么崇拜酿出好酒的酿酒师,他们也是艺术家,很多手艺是世代相传的。杯酒人生


中间也有有趣的住宿经验,那里不少旅馆是没落贵族的府邸改建的民宿,像在Blois,一进去就在心里说干!难道是背包客误闯宫豪国!还有一家顶级酒庄开的旅馆,名叫Lynch Bages,旅馆就在庄园里,老建筑新装潢,优雅、低调,不是奢华的,完全是我的路线,也应该是《城市画报》读者的路线。进去看,四五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一看都很有经济能力,餐厅也是一星二星的,非常贵。


后来去吃酒庄附近的米其林一星,是在一座贵族遗留的古堡里,我们是开车去的,进了一条巷子,然后看到一片很大的草坪,有人在草坪上冲我们奔跑过来:难道是来接我们的吗?抱歉不是,这时风马上来了,他是接来这里吃饭的私家飞机。这座古堡里的米其林可以喝到稀有的、哪都买不到的红酒,拿出来,瓶子外都发霉了,应该是哪一任的堡主曾经藏在酒窖,经过几十年剩下了几瓶,对我们的喝酒经验来说,是些奇奇怪怪的酒。


有一天本来决定要去野餐的,但大家都很累,不想去了,我坚持说服了他们去。也买到了一两支不错的酒,带着它们穿过村子,到了一个港口,在那里坐着喝着,可以看到天色很慢很慢地黑了下来,远处的灯火、渔火一点点越来越显露,我们喝酒谈着人生,又是那么素朴地坐在地上。


红酒神


红酒对我来说有宗教般的意义。我不是酒量很好的人,喝完酒阴暗面就会出来,目前的情况是只要喝到开心,第二天一定得付出代价,可是红酒跟其他酒不一样,每一口每一支都不一样,打开后连绵不绝的变化在你的口腔中跳着华丽的舞蹈。伴随着的是它的文化意义、故事性、独一无二的内涵。我在北京有个朋友买了部名车,一个月他就没感觉了,但红酒,每次拿出来他都一样的兴奋。我渴望名声、财富,不抗拒锦衣玉食,欣赏那样的事物,但也有淡薄的一面,比如当决定做电影时,我抗拒所有赚钱的电视剧的机会我真的想过哪怕我倾家荡产又怎样,我了不起离开台北,搬到花莲,每天读书爬山,何必一定要在世俗里得到认可呢。但是红酒是我最大的恐惧,没钱就喝不到啦,红酒一口细微的差别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会想:为了红酒赚点钱呗。


所以这次波尔多之行非常特别。以前左岸右岸都是文字的,而文字的形容令人发晕——那只是文字的排列组合,这次的波尔多之行增进我十年的功力,和文字的意义不同。跟古人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样,没亲身走过的话就只能是想像的甚至错乱的符号,当亲身经历了,它才坐落在了你世界之中。


离开产区,先回波尔多市,是好长好长的一条沿河建的路,专用来跑步、骑车和滑板的,路边是草地,可以看到一拨一拨的年轻人在开PARTY.还有很多广场上也都是,不像我们的广场是政治的,肃杀而冷,欧洲的广场就是俊男美女,大广场就是最大的夜店。当时全城都在party-}也们注重休闲,西方人在生活上的享乐态度与苦难中国不一样。


哥们


同行的梅国瑾是北京时尚圈蛮厉害的一位摄影师,个子很高,是个维修族,他经常在网上搜罗单车零件,钢骨架啊,怎么配啊,旅途中所有单车的疑难杂症都是他的。回来后我叫他大哥,他叫我二爷。因为这一趟非常紧密,我们像是高中同学,或者高中毕业旅行,同学间要互相帮忙,当然也会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但都会很快和谐。我们在巴黎的最后一夜,想住一家好一点饭店,结果订来订去,只订到了一个房,很贵,地方又小,我只能睡地铺,挺酷的,但很窄,没法翻身,所以深夜聊天聊到不支——特别像高中毕业旅行。我打包行李能力很差,梅国瑾很擅长,临回台湾是他帮我收拾的:这个盒子不要啦好不好,就扔了,我会扑上去啊啊不要。


而黄健和是我不常联络但时刻感到亲密的朋友,我们有很多共同爱好:单车、美食、红酒。他的单车浪游经验很丰富。在台北我们没准什么时候就会见面,电话短信问在干嘛没事那一起喝喝酒?于是就喝一喝,聊一聊,一般一人一瓶。这次的异国单车浪游,其实比较优渥的,但总归是户外体力,也有点冒险,人和人之间能够达到的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是有的,经常晚上就是聚在一起喝酒,回到了高中时代的天真和单纯。


换个地方,骑车喝酒


文/黄健和


“黄先生,你在台北吗?晚上要不要过来我家喝酒!”


“钮先生,十二月去厦门骑车,厦门往漳州骑到永定土楼过两晚?要跟吗?”


这是两则我与豆子的众多简讯之一,基本上,都没啥正事。


两个人,算是酒肉朋友,或者更准确一点:车酒朋友,骑车喝酒的朋友。


和豆子认识算早,自己做过几年电影工作,那时算是点头之交。熟起来,是那年在街上偶遇,他骑着台单车闲晃,自己则是午后散步。原本只是一两句招呼,但不小心聊到单车骑乘,这可就聊开了。


那时自己也开始骑单车,原本年少时的交通工具,在多年后重回到生活中。是那种找回老玩具的兴奋与认同感吧,两人在街上也可聊得甚为开心。


“下回,骑车找我喔!”两个车友击掌告别。


骑车,很个人很单纯的事。


你若迷上,你会喜欢那车轮转动的声音,像是会带着你走向远方。你会在城市巷道里,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单车路线;你会骑到城市的另一角落,发现这城市竟然还有这么多你不熟悉你不知道的地方。你会想办法骑进山林里,骑得越高,人烟越少,汗水的挥洒与空气的清新成为正比。


两个人各自忙着各自的工作,豆子是电视电影,自己是漫画出版:然后各自骑着各自的单车路线。豆子骑着城市与山林,自己则不小心越骑越远。


单车可不可能骑上阿里山7哪天该把台湾几个离岛都好好骑过!云南骑乘除了大理丽江,可否一路沿着滇越铁路骑进越南r荷兰是一定要去骑的啦,有梵高有阿姆斯特丹的coffee shop及那遍布全荷兰的自行车道要不要找一年试试自己的环法赛(tour defrance),最好还可以挑座高山与Lance Armstrong交会?


是的,以上所想的路线都去骑了。这些骑乘路线,及单车旅行故事,就成了豆子和我最常聊及的下酒莱。


2007年夏天,另一友人陈怀恩的电影《练习曲》上演,自己在其中客串了中年骑士一角。电影卖座还不错,但更有趣的是引发了台湾单车环岛的热潮。


与怀恩聊过,决定为这电影出本书:那就出一本为单车环岛骑士构想的单车笔记书吧。有电影场景、有导演访问、有骑乘路线及食宿推荐,嗯,但听起来,得重新骑一回环岛,拍照采访记录。(书名《单车环岛练习曲》,大辣出版)


“钮先生,九月骑车环岛,有无兴趣加入?”


发出邀请,豆子激动地点头 “这回,我一定要参加。”


豆子从台东加入,小车队花了6天沿着台湾东海岸,一路骑乘回台北。


这,是豆子与我两人在十年里喝过无数瓶高低档葡萄酒后,第一次的单车骑乘。


2009年夏天,豆子筹拍电影《艋胛》,诸事烦燥;自己亦正为自己的小公司大辣出版的未来烦忧。


“到法国酒庄骑车挺不错的啊?可以从巴黎骑经罗亚尔河,一路骑到波尔多!”


两人继续酒言酒语。但想想,为什么不呢?继续闷在台北,电影也动弹不得,出版的未来也无法拯救……那,咱们先去法国骑趟车吧!


两人各自回去调度自己的时间,我亦开始安排路线及召集人马,北京摄影友人greg(梅国瑾)亦决定加入。嗯,奇怪,平常工作似乎没这么有效率啊。


那天,小车队来到波雅克(pauillac),这个法国天下第一村,小小的村落却酿造了波尔多五大酒庄其中之三:Chateau Latour、Chateau Lafite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e。


很可惜,我们决定的时间太晚,三家酒庄都没预约成,只能到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e酒庄去买几张酒标稍做安慰。但没关系,对酒迷来说,来到这小村,看看这块土地与葡萄藤,闻闻这河海交会间微湿的气味,在庄园门口拍张到此一游,就足以让人微醺。Medoc这区不算太大,Pauillac往北是另一知名酒村Saint-Estephe,三人就在这条酒庄公路上回旋盘绕。


“哇,Chateau Latour,要不要拍张三人合影!”


“咦,这家Chateau Leoville-Las-Casse的酒,我常喝嘛l”


“你说,在这酒庄工作的员工,可以每年配到几箱酒啊?”


那晚,豆子硬拉着大伙儿到河边野餐。


法国六月,太阳十点下山,天空已是宝蓝光影,是电影人所谓的Magic Hour,斜光柔和梦幻。La Gironde河缓缓流动,这一路往大西洋,一箱箱的酒就由此飘洋过海。初夏夜里,其实颇凉,但这晚酒意甚浓:是这一天里在葡萄园所呼吸的气味,是一个个酒庄招牌所唤起的记忆,自己也买了瓶1990 b tour de saint-estephe应应景。


静静的,大伙儿都没说话。


或许,该拿出口琴,吹奏一曲老歌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


生命里,总是有一些你会记住的时刻与画面,那滋味让人可以回忆与继续。


豆子,下回再换个地方,咱们继续骑车喝酒。


张向东·澳洲大洋路


300公里,短暂飞行,


从2007年开始,他开始迷上单车骑行。他的骑行野心是五大洲的那些最美的线路。如今,这个清单中已经填入了三个地点:法国蓝色海岸、青海湖环湖线和澳洲大洋路。

之后,他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和朋友共同创立了3G门户。如今的他认为,这个从几个人成长起来的公司,正在改变这个世界。张向东做过两年记者,他说之前的自己投身互联网失败,因为改变不了世界,所以想去看看别人如何改变世界。


2007年,去法国骑车的决定有些仓促。第一次骑行,张向东给自己装备了几十斤的骑行包。这个跨在山地车上的骑行包,包括了种类齐全各种门型的大型修车工具,衣服、照明设备、备用电池,这套沉重的装备花去了他三四千元。


可是在法国,所有骑行者都最怕的几大麻烦:掉链、坏天气、迷路,依然同时找上门来。这天,从上午到凌晨,在阴雨天里和已经迷失的方向中,张向东连续骑车超过14个小时。穿着浑身发光的骑行服,在天黑之后,想拦下一辆偶尔经过的卡车,也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一群酒鬼对着路上的张向东狂喊,冲他扔着酒瓶,他也下意识地酒鬼们狂喊,为自己壮胆。


在这段让人害怕的荒野,张向东遇到了旅途中最让人宽慰的事。他路遇了一位在雨中狩猎的法国男人,闲聊中,男人说道,晴天是好天气,下雨就不是好天气么?这句话让张向东顿时从所有的噩运中醒悟过来,开始开心地完成接下来的路程。


张向东会捡些石头回家,那些他带回的石头,即便没有什么特别,也都是因为“被遇见”。遇见的还有很多路上的朋友。在青海湖的行程开始前,快要出发时,张向东遇见了一个小孩,小孩对他说“叔叔你的车真漂亮”,广场上的几十个孩子顿时将他围了一圈。孩子们一个个试骑他的公路车,直到天黑。


骑法国,张向东用的是山地车:骑青海湖,他在青海当地的租车店相中了店里的唯一一辆公路车。这辆属于店主的公路车是店内唯一不被出租的单车,店主余希海是每年当地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的冠军。因为相谈投缘,余希海借出这辆心爱的单车,张向东用这辆冠军车完成了自己的环湖行程。


这次,在青海,他的骑行装备迅速缩减,只剩下了包里的一套干净衣服、水壶、洗漱用具、用于更换轮胎和车链的袖珍修车工具、螺丝刀。


今年的骑行,张向东依然选择了风景很好的地方。骑在澳洲大洋路上的时候,他给未来的自己写明信片,告诉自己“你就是自由”。自由,是这一路的关键词。当张向东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将印度洋的海水迅速抛在身后时,他说体会到的是一种摆脱生活的重力所带来的自由。“我要在最好的地方看到最好的风景,去到一个无人的状态,和自己说说话。”“晴天是好天气,下雨就不是好天气么”


我这个人有点形式主义。前年的一个周末,在小区里,我有点懵,工作压力积累到一定阶段,忽然想去骑车。我打电话给我一个朋友,让他帮我找辆好点的车,我要去国外骑。我不想在国内骑,国内的很多公路不适合骑车,也有很多干扰。


第一次是法国的蓝色海岸线。从早到晚,不停的上坡下坡,很单调,脑子会容易陷入冥想状态。人经常会疑惑,自我和外在世界的活动。其实自由就是一个探寻的过程。


在法国有一天,车坏、上坡、下雨、迷路,我全都遇到了。我看到一个人在雨中狩猎,叼着雪茄,拿着猎枪,看上去很酷。我问他,先生,下着雨,你为什么还在这里。他告诉我,晴天是好天气,下雨就不是好天气么。


我当时就特别开心了。又累又饿骑了10小时,好不容易碰见一个人,听到他这么说我突然很放松,开始一个人慢悠悠地在雨中骑车,等到身上的热量把衣服烤干。


这些,就像你生活里会遇到甜蜜的爱情、顺利的工作和考上名牌大学,也会遇到失恋。是完全一样的。我遇见什么,看见什么,是不能完整地告诉你的,有走过才知道,就和你的生活一样。


实际上我这些年做这些事,生活里遇见的事情,我一直觉得,交流是不可能的。当你说出来的时候,就错了。我倒不是说悲观。我当年很喜欢的摄影师,美国女摄影师戴安娜·阿巴斯,她拍摄残疾人,我遇见她的作品都会收藏,她也让我意识到这点。 “一言不合焚琴煮鹤,两情相悦脱掉衣裳”


这次在大洋路,我骑了300多公里,一天80多公里。有时候我把骑行服穿在衣服里面,手套肯定要装备,但我不戴眼镜,因为我喜欢看海的颜色。


我每次骑行都是一个人。骑行让我感觉非常好,我这个人的骑车不像背包客那样,我相信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要的东西是不是要把大洋路走完,我要在最好的地方看到最好的风景,去到一个无人的状态,和自我交流。


有时骑在路边,树林里的阳光透过来,我会想,当年修路的老兵,也是这样的海面,印度洋的海面,太阳照着他们,他们叨着烟,刚经历过生死,在这里修路,有些人也许还很郁闷,有些人战功显赫,这些都是人生。过去100年和1000年的人生没有什么不同,我走在他们的路上。


我喜欢那种冥想状态,有时候想着会觉得很欢喜,天然的欢喜。


欢喜这个词很好,有时候我觉得生活真的是挺美好的;有时候也会很悲伤,觉得人生不过是这样。


我在青海湖骑行时给朋友发了短信说,骑行的时候张开双臂,下坡就像一次短暂的飞行。生活其实很琐碎,我们得吃饭、得点东西喝,但是骑行让我感受到,我摆脱了生活的重力。自由的感觉就是这样,摆脱生活的重力。


自由不是一种形式,是一种态度。自由不是无拘无束,你要是真的有自由,你感觉不到寂寞,你不会怕寂寞。我没有达到这个境界。骑车的路上,我能够达到几秒的状态,知道它在那儿。我也不认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需要得到自由。很多人很早就没有力量,大脑中关于自由的东西已经洗掉了。


在路上,我从微博上征集每个人关于自由的看法。李蕾的说法还挺有意思的, “一言不合焚琴煮鹤,两情相悦脱掉衣裳。”极少见女孩子这样洒脱。还有一个人讲了一句话,挺符合我自己的状态,他说,自由,从字面来分解,“自”是眼睛上搭出一只手,四下观望, “由”是一亩三分地上露出一个头。就是说你不要永远在自己的当下,自由应该是离开自我、本我,是在远方。“自行车是一种机械,它不消耗别的能量,只消耗你自己的能量。”


我跟朋友讲,轻易不要喜欢自行车,太容易让入迷路,自行车是一种机械,它不消耗别的能量,只消耗你自己的能量。它跟你在一起,合为一个整体。


我在大洋路的最后一天,到达吉朗。那几乎就是一个自行车城,我抵达那天刚好是澳洲一个自行车赛的最后一天,男女老少都骑着自行车,所有人都戴着头盔和骑行服,草坪上直播着自行车赛,街道上突然有人说停,然后自行车“刷”地经过,那个速度让你觉得自卑得很。整个城市的人都在骑着1自行车,我很开心,就像到达了一个自行车城。


我在法国小镇遇到的人,他的车库里贴着一张骑行地图,他把自己骑过的地点标出,会说这是我年轻时骑过的,你一定要去。但是澳洲人是天天都在骑,把骑车生活化了。


在吉朗,我很好奇的是一组船桩雕塑。我也不知道它为什么这样。一位女士,她把吉朗和澳洲的历史用这个方式做了记录,她选择雕塑这个形式,也许不是为了好玩。总共104个或者110个雕塑,被放在海滩上,我拍了七八十个。有些脚上雕了小猫,很多细节。前年她死了,死后她把这些送给政府,管理权交给自己的三个儿子,没做任何商业开发。我在这儿拍了整整一天,后来躺在海边睡着了。我想,骑车也好,做这个公司也好,写文章也好,做一本杂志也好,最重要的是你怎么想,你感受到什么。这些事是不能交流的,只有我自己知道。


关于自由的一切冥想


我这次在回来的飞机上遇见贾樟柯。我很喜欢他的《贾想》封面上的那句话: “拍电影是我最接近自由的方式。”其实永远没有自由可以达到,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在靠近它。


没有人知道自由。谁不想要自由?但是每个人想要的自由不一样,不像钱,谁都想要。


自由是内心的完满的充实的状态,而不是像有些人做公司那样希望改变世界。你照样可以用一辆永久的28自行车去骑行。有个男孩22岁一毕业就开始骑行,一年有四五个月在国外骑车,走到哪算哪。我知道之后就让我的秘书联系他,我们两个在街上不用打招呼,也能够相互认出对方,那天,我们在路边喝了两瓶啤酒聊天。


在大洋路,前三天不停地下雨,数不清下了多少雨,但我觉得都很好,我能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重要的是我知道我希望得到什么,我希望得到的状态,在大洋路上得到了。


生活也是这样,这个公司从两个人变成1000人的公司,这也是我们表达的方式。按照我们的方式把这个公司做成充满想像力的公司,虽然结果无法预料,但是每一年我们都在创造,而不是模仿,不是做那些乏味重复的事情,那就好。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机缘,从来没有一个额外的事是你的前提,前提还是你自己。做这个公司也是我的机缘。它更适合我,就像电影更适合贾樟柯。你也可以坐在那儿像康德一样冥想,或者永远不出这个村子。


我的秘书说,你一个人去,好孤单啊。


当然啊。或者说我喜欢孤单。澳洲是非常寂寞的地方,我能待得住。骑车爬山都是很枯燥的事,不是所有人都忍受得了,人都挺怕寂寞的。


有次为了去看灯塔,我离开大洋路12公里。当离开一段路,想要骑回来,你知道回来的路是什么样,就很无聊又没有新期望,就变得特别难骑。所以千万别骑回头路,心理压力特别大。


有两天,在朋友家和一位非洲教授一起,我们什么都聊。我认为他把幸福和自由混淆在了一起,他认为他很自由,他年纪大了,自信地认为自己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他从另一块大陆来到这个地方,离婚,有两个孩子,但他那么寂寞,能够陪我两天让他那么开心。


在骑行中,我是快乐的。快乐是最容易得到的。幸福存在于世俗生活中的细节里,而旅行不是生活状态,所以我不能说那时的我是幸福的。而自由则是一个终极状态。我起码是在往那个方向上去的。你忽然觉得满心欢喜,觉得脱离了生活的重力。这个世界人的生活多么的不确定,每个人都有那个答案,都要用一辈子去实现那个答案。什么是自由?他们对骑行的张向东说……9月30日18:52,张向东在个人微博发出征集 “什么是自由?骑行的路上可以找到吗7谢谢那么多朋友的关注。如果你转发并说明自己对自由的理解,我将挑选其中10条对我启发最大的阐述,从澳洲大洋路的尽头,为你寄出明信片。”截至10月19日,他收到209条回复。最终获得张向东明信片的是以下1C位—一


l.JackaL金水哥:挣脱心灵上的枷锁,在规则之内不受约束,享受这无拘束的幸福。


2珍惜一爱:我认为自由是内心的超越与豁达,是对前路征服未知的自信,是自我的实现和认可,是在茫茫人海中敢于逆行的勇气。


3大囧岁:自由的一种,是那个后半生都在漂泊中度过的行脚僧山头火。是那个写下“欲求何而往风中去”、“笔直之路多寮寂”、“不断地穿越,不断地穿越,依旧是青山。”的山头火,是那个临死前写下“风起云涌,云涌云涌,步上白云”的可怜俳人。


4王小疯阿树:自由是不为外界固有物质及精神所困,去往来知世界寻找自己以及相关一切的行动。自由似乎总是无人做伴独自上路,因为太多喧嚣会让人困惑迷失。


5李蕾 自由就是哀而又伤,好色即淫,一言不合焚琴煮鹤,两情相悦脱掉衣裳,不触法网尽可不吃河蟹。


6吴悠morefree:自由——由心而发。有的人即便在监狱,铁栏也无法禁锢他思想的触须伸向天际。能困住的自由,充其量是放松。而我曾经把自己最心爱的动物——狼,因自私的爱,把它困在笼子里一生。幼稚地以为他可以衣食无忧,却忽略了它眼神中进出的寂寞,对自由的渴望。有时候这种对自由的向往甚至超越生命!


7.Re爸:自由就像胡德夫的这首歌,当开口说出的那句“逃吧!”起,就开始具备了飞翔的梦想,就像突然知道所有事,已经有了它该有的开始。不见得好,不见得坏,只是当这种声音轻轻地敲起时,微微笑说“走吧!”那时,你我都知道该起程了。就像打开一瓶摆了近40年的红酒,闻到的是那充满生命力的葡萄果香,还有那持续发酵的酒香,如果喝得太早会太腻,喝得再晚一点可能会更酸,而现在想是最恰当的时机了。自由就是享受当下。


8夏楠:自由是美。自由是回到内心的自在。


9章小初:自由,自:目出头,眼光放远处;由:田出头,不止为一亩三分地。两字在一起,就是眼光不为当下所系,心不为生存所系;放眼未知,放眼身外,心随境游,境由心生。


10黄沛:真正的自由是心的自由,心里有条路,和风细雨也罢,风和日丽也好,都享受着走下去,外面的喜怒纷扰一笑而过吧。我正在追求它的路上。

作者: hzh448251057    时间: 2012-5-1 21:55

作者: tobike-低調    时间: 2012-5-1 22:07
嘿嘿顶起
作者: 闲影随风    时间: 2012-5-1 22:09
“真正的自由是心的自由,心里有条路,和风细雨也罢,风和日丽也好,都享受着走下去,外面的喜怒纷扰一笑而过吧。我正在追求它的路上。”
作者: 清风围棋    时间: 2012-5-2 07:28
这个还是要……。
作者: 星痴    时间: 2012-5-2 10:41
顶顶顶...........................................
作者: 小威哥    时间: 2012-5-2 18:01
自由,自:目出头,眼光放远处;由:田出头,不止为一亩三分地。两字在一起,就是眼光不为当下所系,心不为生存所系;放眼未知,放眼身外,心随境游,境由心生。
作者: hanpb    时间: 2012-5-2 22:10
喜欢看PP不喜欢看字
作者: beyond—何锌    时间: 2012-5-2 23:07
这贴看完要点时间哟
作者: siyanxin114    时间: 2012-9-29 00:02
ddddddd




欢迎光临 717C社区 (http://cs.tlsport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