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 发表于 2014-10-19 12:58

转载 翻越雪山山脉 - 桶后越岭

乘风贴地飞行,大树一路相荫,耳际是不绝的鸟转蝉鸣,
激流、河湾、深谷、瀑布,桶后溪不断地玩着变脸的游戏,
双轮在参天的柳杉林中蜿蜒,自行车与森林谱出最振奋的进行曲,
阳光穿过密林流洩在绿地毯上,车友的赞叹回荡在青翠山谷中,
疲惫气喘地扛越地狱幽谷,虚脱地登上一波又一波的高点,
热血亲吻桶后溪源头的溪床,畅快的躺在步道口享受上天的微笑,
看着蓝天与浮云,我知道,我已在生命的年轮中留下隽永的印痕。











陶陶 发表于 2014-10-19 13:01

致命的吸引力

阔别两年的桶后林道终于再度开放了,记得2012年暑假开始时,我带着孩子骑进桶后玩水避暑,接着一连串的风灾,林务局封闭桶后林道整修,这一封就两年,令许多慕名的自行车客只能在孝义凭吊。2014暑假结束时,桶后再度开放,赶在第一个周末前,我们就完成了开放后第一个自行车越岭记录,照片放上网络社群,马上引起疯狂点阅与转贴,隔了一周,我又约了朋友骑进桶后玩水,是什么魔力吸引着车友不辞艰辛的骑进桶后的山径呢?






桶后越岭是北部知名的挑战级越野路线,令人刻骨铭心的扛车、与精彩绝伦的绝色丽景,交织成车友敬畏又渴望的天堂路。桶后越岭道又称桶后古道,与哈盆古道及巴福古道并列为乌来地区的三大古道,这三条路线也是北部的三大越岭路。






桶后古道位于新北乌来与宜兰礁溪之间,早期是泰雅族人打猎走出来的北宜路,日治时期,为了伐木及统治原住民,把猎径开辟成越岭道。靠近乌来这一端,还设置台车道,以便搬运木材,一直到光复后才拆除,原路基改为林道。





陶陶 发表于 2014-10-19 13:03

空灵脱俗 艰辛翻越

从乌来桥左转,上行3.7公里后抵孝义派出所(原乌玉检查所,台9甲线 17.9K),过栅栏后再行1.9公里达孝义部落(台9甲线 19.8K,目前台9甲线西部段的终点),从孝义后进入长约13.1公里的桶后林道,行车终点在桶后造林中心的桶后吊桥,桶后林道已全程铺上柏油,因为有交通管制,车辆稀少,是不可多得的五星级的自行车道。




桶后林道终点海拔约450公尺,柏油路后方立了一支木桩,桩上刻印着“0K”,就是桶后越岭步道的起点,桶后越岭步道全长6.7公里,沿桶后溪左岸蜿蜒而上,穿越多处人工林与原始林,攀上小礁溪山和烘炉地山之间的鞍部,全程最高点海拔744公尺,过了鞍部后下切桶后溪源头的溪床,再往上攀就是桶后越岭步道的东口。




寻找台车遗迹

与车友约好在新店捷运站集合,方便远道的伙伴搭乘大众运输工具来集结,出发后带大伙儿牵过碧潭桥,爬上华城路的陡坡,再下新潭路南下,不只避开北宜路及新乌路前段的车潮,主要还是想让大家先体验与乌来、桶后开发相关的历史。从新潭路二段前接小粗坑二路,过明潭桥后有一座低矮又狭窄的隧道,这是以前的台车隧道,日治时期,万华新店间有私营铁道,新店乌来间有台车通行,到了乌来,还有支线分别进福山与桶后,我们一路骑来的许多路段,就是由原来的台车道路基改建的。




台车隧道是乌来开发的遗迹,如果您对这段历史有兴趣,过广兴进入龟山时,可以好好的探索一下这个小聚落,在林务局员工训练中心后方,还可找到台车轨道的路基及铁轨遗迹,聚落中还有锯木场遗迹。我在桶后越岭道上遇到的巡山员也告诉我,伐木时代,从桶后运出的原木会经过两处检查站,其中一处就设在现今的龟山林务局员工训练中心。

越过上龟山桥,约台9甲9.5K处,新乌路邻近南势溪畔笔直前进,道路前方有一巨大的山头,平缓的山形,如倒盖的桶子,那就是乌来的地标“大桶山”,而桶后溪就位在大桶山之后,因而得名。到了乌来,赶紧做最后补给,尤其是行进粮与备用粮。如果精力旺盛,可以在乌来观光大桥先岔出到加九寮步道看看,这是拆除旧台车轨道改建的步道,除了坍塌后的改道路段外,整条步道平缓易行,这也是台车道最大的特色。




山神的迎宾礼

从乌来到孝义派出所这3.7公里是较艰辛的爬升段,其中有几段的坡度超过8%,进孝义派出所办理入山证,同时也把水壶补满,走到前方平台眺望溪谷,向左望,大桶山平缓的棱线让人一眼就认出他,在他前方还有一座山头乌来山。向右望,阳光从云隙洒落山谷,山岚如蛟龙从桶后溪谷翻腾而上。




整理好队伍,拍下誓师定装照,再高举自行车喊一下口号,桶后,我们来了。热血的踩上踏板,1.9公里来到孝义部落的岔路口,这里是台9甲西部路段的终点,也是桶后林道的起点。林务局在这里设置了管制站,进入桶后的机动车辆有总量管制,必须事先向林务局申请。自行车有VIP级的礼遇,打个招呼后径自长驱直入,独享整条林道的幽静,独掬整座山谷的翠绿。





陶陶 发表于 2014-10-19 13:09

五星级的自行车道

桶后林道先派出蓝鹊家族来迎宾,十来只的长尾山娘优雅地滑过林道上空,翩翩的倩影勾起无限的赞叹。2.3K处藏着第一份小礼物,林道旁是陡下的山壁,完全没有遮蔽,展望极佳,可以浏览溪谷与群山,南势溪刚好在下方转了近300度的大弯,这曲流就是地质学上的牛轭地形。




2.8K路边山壁就有约十公尺高的水帘悬挂, 水量丰沛的瀑布自悬崖飞流直下,水珠飞溅,气势磅?。赶紧招呼魏老师,大家帮忙把自行车扛近瀑布,再怎么辛苦,也要拍摄“自行车佳人、在水一方”的代表照。前进到3K,大片崩塌,重建工程还在赶工收尾,这就是桶后封闭两年主要的原因,工程材料堆满附近路面,自行车可以轻易通过,开车进来就有得“乔”了。




5K以后的林道完全平缓,这段林道很可能就是利用原来的台车道改建的,道路两旁的大树遮天,在许多路段形成绿隧道,因为桶后林道已全部铺上柏油,所以这段林道可说是大自然送给爱好山林的新手车友最好的礼物,缓上坡几乎让人忘了他的存在,即使是新手,也可以边骑边谈笑的前进。




玉树绝壁 绿水蓝天

6.7K处,大伙儿自动靠边休息,这里有一座拦砂坝,坝下还有几层阶梯状的阻隔体,每一层阻隔体都有开几条水道,水量大的时候,后方的拦砂坝形成漂亮的水帘瀑布,坝下的阻隔体则是奔流的水路。再往前行,沿途有多段连续S形的转弯,众人纷纷举起相机,留下最美的弯道与最美的自行车背影。






8.2K附近有桶后林道最壮观的岩壁路段,笔直的黑色峭壁矗立在路旁,墨黑又久远的巨大山体与短暂的渺小过客形成强烈的对比。心灵沉澈的骑在林道中,阳光洒进心里,溪流穿身而过,没有了自我,却有了世界。




9.6K处,一弯碧潭,白色沙洲,许多人的青春回忆留在这里,在桶后没有管制的时代,很多人的第一次露营就在这里。到了11K,再度遇到拦砂坝,这座更大,水流也较丰沛,除了水廉瀑,大伙儿更是乐得跳拍,似乎要把流逝的青春找回来。










13.1K,柏油路终点,也是桶后林道终点,溪畔是有名的桶后吊桥,路尾的护栏隔开了现代与原始两个世界,越过护栏,就是属于登山车的荒野了。









陶陶 发表于 2014-10-19 13:18

登山车的世界

护栏旁有一支0K木桩,这里是桶后越岭道的起点,一段小爬坡,进入单轨山径的世界,泥石的路幅大搭约只有一台笔电宽,有时两旁的植物几乎就要袭夺过路面,潺潺溪水一路相伴,有时只闻声响,有时就紧靠在约3米高的河岸边,很愉快的一段迎宾路。








0.7K 遇第一条支流,越岭道上第一处涉溪点,夏日玩水最好的地方,也是煮咖啡、午餐的绝佳地点。










涉溪上岸后,经过一小段长草间的单轨山径,进入小片的柳杉林,是越岭道上与柳杉林的第一次接触。




1K的木桩后方,长约一米的蛇皮就痕亘在路径上,很可能是几个小时前留下来的。




1.1K,小型坍方,这是一处新的坍塌点,还未有辅助穿越的人工设施,自行高绕通过。








接着是一段很享受的单轨山径









陶陶 发表于 2014-10-19 13:24

到了1.7K,一米宽的泥石草径蜿蜒在大片的柳杉下,越岭道最美的一段杉木林。众人来回穿梭在林间,不舍前进,双轮在参天的柳杉林中蜿蜒,自行车与森林谱出最振奋的进行曲。








第一处长的木栈道




2K,穿越土石流肆虐过的溪床,爬上河岸后,很快又下到溪床,扛车穿越累累的大石,急攻上岸,回到绿意盎然的林道。








2.4K,旧的坍塌高绕点,高绕路径渐崩坏,有一小段路很惊险,一侧是矗立的山壁,一侧是约二楼高的溪谷断崖,最好把车扛在靠近断崖的那一侧,万一有闪失,先保住人身安全。



陶陶 发表于 2014-10-19 13:26

大河恋的氛围

2.5K,轻快地骑行在木栈道,以前这一段需辛苦的下切,扛车穿越溪中的湿滑大石,现在,愉悦地体验山水,细细地品味大河恋的氛围。






接着是一连串的绿色隧道,翠绿的草皮包围着单轨山径,阳光穿过密林,流洩在绿地毯上,如梦似幻,车友的赞叹回荡在青翠山谷中。






2.9K是烘炉地山登山口,有座吊桥穿越桶后溪,吊桥已毁损。在伐木的年代,这里曾是一座集木场。

3K到4K是一段快乐的骑乘,连续多处柳杉林,还有巨石矗立在林道旁,每穿越一片森林都是惊呼,不觉放慢脚步,深怕破坏这片宁静,相互拍摄,流连忘返。











陶陶 发表于 2014-10-19 13:29

3.5 K,一段邻近河岸断崖的单轨路径,没有把握,最好牵行而过,有经验的登山车友,胆大心细地骑行而上。纯粹从照片视觉的角度看,临溪的这段路很能表现桶后越岭的特色。




看到这湿滑的木板,千万不要骑!


巨大的姑婆芋


地狱之门

天堂的圣诗在4.2K嘎然而止,地狱之门开启,连串的木阶梯陡上云端,不要怀疑,自行车上肩,扛吧。跟几年前的泥石与绳索相比,有木阶可上已经很幸福了。大汗淋漓、心脏似乎要跳出身体,第一次越岭时,我就是在这里想要升级自行车,不惜代价也要减轻一、两公斤的车重。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越野车友陪同,或者自觉体力已耗尽者,最好在4.2K处就折返。






4.35 K 再度进入柳杉林,这一段可与1.7K的柳杉林相媲美,不同的是这里的越岭道是较窄的单轨,更有原始的风味。虽然不时需小牵一下,总算能喘口气,享受短暂的平缓骑行。




4.6K 开始不间断地牵车与扛车,不断地下切、高绕,跨越满布巨石的支流,密林中的溪谷湿滑,步步为营。越岭道也不时逼邻桶后溪,一侧是山壁、一侧是数公尺高的溪谷,紧抓着山壁边的绳索小心前进,遇到滑溜溜的木梯下切时,更是绷紧所有神经,集中注意力踏出每一步。









陶陶 发表于 2014-10-19 13:32

总在野地相遇

在跨越一条支流往上爬时,遇5人登山队,其中一位是认识的车友,热爱户外活动的人总是在荒野相遇,兴奋的留下合影,他们一早从越岭道西端出发,已经到东端折返,提醒我们之后有一场硬仗。




4.9K,遇巡山员两人,巡山员很高兴地要求与我们合照。他们有听过自行车越岭,半信半疑,这次为了重新开放,沿路巡察危险路段,拉上黄色的警告布条,没想到遇着我们,终于证实了传闻不虚,当然兴奋不已。




正好请教巡山员当地的伐木历史与林业现况,我很好奇,桶后越岭道沿线有多处柳杉林,这是伐木后的新植林,但林道只开辟到桶后吊桥处,当时伐木后是如何将原木运出去的?巡山员告诉我们,伐木后利用流笼将原木运到烘炉地山登山口附近,经过裁切后再用流笼运往林道,用卡车运车去,为了防止山老鼠,还在阿玉(孝义)及龟山两处设立了检查哨。

我们相遇的地方,刚好在一处柳杉林的边缘,巡山员指着一棵叶似鸭脚的乔木说,这是江某,木材软,早年常用来做木屐、火柴棒、及蒸笼。在秋冬季节,树顶会开出绿白色伞状的花,花瓣细小,很难分辨雄花雌花,公的母的分不清,不男不女,所以台语称为“公母”,翻成国语就是“江某”。

巡山员转过身,指着另一棵高度约10公尺的乔木,这是山龙眼,果实茶褐色很像龙眼,但不可食,有毒。这些都是在地原生种,虽然柳杉是人工林,但经过几十年,在地原生树种又慢慢地混生进来,树种越来越多样,慢慢转变成自然林。




心脏还留在体内

5K,海拔高度约640M,陡上的木阶梯预告将进入越岭道最痛苦的一段车骑人路段,沿途不断的上下,让人喘到不想拍照,队伍越拉越长,每前进一段,就必须停下来等待所有队员到齐,彼此有照应,也让大家可以喘息。






5.5K 海拔高度约670M,脱离密林,已经爬升到可以了望桶后溪谷的高度,鞍部似乎在望,在最后一条支流整备后,扛着车一路陡上。




6K,感谢上苍,我的心脏还留在身体内,终于上到小礁溪山和烘炉地 山之间的鞍部,这是全程最高点,海拔744M。






穿过鞍部,就算是翻越雪山山脉了。鞍部上的植物与溪谷中的密林完全不同,整片的草坡让人顿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只见自行车越岭的骑士。被车骑了快两公里,看见草坡上的单轨山径,每个人都想再骑回车上。但山势极险,一侧就是落差达20公尺的溪床,顶多小骑一段,还是牵车为宜、安全为上。









陶陶 发表于 2014-10-19 13:34

亲吻土地 享受上天的微笑

6.5K 最后一次下切桶后溪,这是桶后溪源头,溪床在干季时可能完全干凅。扛过溪床,骑上黄土草皮的越岭道。






6.7K,我们高兴地亲吻东端登山口的标示牌,畅快的躺在步道口享受上天的微笑!




东端登山口出来后,还有约2.5公里的卵石农路才会接上水泥铺面的产业道路,把座垫降低,小心操控,好好享受这段登山车专属的路径,如果轮胎较细,或胎面抓地力不足,在较陡或较颠颇的路段,最好还是牵行一下。




夏日越岭总觉饮水不足,出登山口后一定会想找水喝。从东口出,约11公里可到最近的补给点礁溪乡龙潭村。补给后有两个选择,直入宜兰,搭客运或火车是最快的返家途径;但我总喜欢折往礁溪,泡泡温泉,再背着一大包的兰阳特产,才愿意跳上穿越雪隧的巴士回家。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 翻越雪山山脉 - 桶后越岭